湖北襄阳墙革部门报告,到目前止襄阳市实心粘土砖全部关闭,有的企业已转产新型墙材,部分已复耕。仅此可减少耕地占用近万亩,每年节约土地2970亩,节约标煤2340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6800吨。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也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市版图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590万。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村办企业影响,几乎每个乡镇都办有实心粘土砖厂。据2005年底统计,全市有实心粘土砖厂200家,年生产能力达20.5亿块。2006年全市开展“禁实”以来,关闭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议程,并就此专门下发了两个文件,本着先市区、再乡镇,先单位、再个体,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2006-2009年分三批关闭58家。为加快关闭步伐,2010年7月,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责任目标督办会,要求剩余的142家实心粘土砖在12月底前全部关闭。经过各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实心粘土砖厂全部关闭,并拆除了设备、窑体和烟囱。
实心粘土砖厂关停后,如何满足建筑节能市场需要,寻求适销对路的新型墙材,襄阳市在发展新型墙材上,建立了具有襄阳特色的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技术路线,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彰显本地特色,他们的做法是:
一是制定规则,出台文件,明确目标。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全境地势为西高东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穿境而过,襄阳、武当山两个机场紧靠高速公路,焦柳、汉渝、汉丹线交汇襄阳,贯穿东南西北,四条高速公路纵横交汇,基本可与相距1000公里左右的大城市实现朝发夕至。襄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二五”来,市城区建成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0万的特大城市,为新型墙材发展带来了新发展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襄阳市城区已有四个火力发电厂,年排粉煤灰达200多万吨,8家磷化工企业,每年排放废渣100多万吨,加之汉江青砂资源丰富,唐白河黄砂品高质优,山区丘陵地带页岩资源十分丰富,为襄阳大力发展新型墙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本地资源状况和城市发展及新农村建设需要,制定了《襄阳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十二五”专项规划》,市城建委印发了《襄阳市新型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产品认定备案管理办法》,对产品、质量、技术等作了具体要求。提出了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灰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多孔砖、烧结页岩多孔砖、砌块等8个产品为全市新型墙材主导产品,明确新型墙材在2010年全市实际产量25亿块的基础上,每年按20%递增,到“十二五”末达到62亿块。遵循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结合,规划指导与因地制宜兼顾,开发生产与综合利用统一,转型升级与淘汰落后并举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存量提升,合理布局,引导产业调整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供需协调、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
二是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引领发展。“十二五”期间,砖类重点发展非烧结承重砖,主导产品为蒸压粉煤砖、蒸压灰砂(尾矿)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适当发展页岩多孔(空心)砖,现有烧结页岩实心砖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转产多孔砖和空心砖;砌块类重点发展保温性好、装饰性强、轻质高强、利废节能的自承重砌块和承重砌块;板材类重点发展节能保温、耐候性好、装饰性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各类轻质条板。2011年全市墙体材料产能已达80亿块(折标砖),产量达42.5亿块(折标砖),其中新型墙材达30亿(折标砖),占墙材总量的70%。仅市城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灰砂加气混凝土砌块12家,年生产能力达150万m3,不仅满足了市城区建设工程,部分产品还销往周边地区。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已有8家生产企业产量过亿块(折标砖),已形成襄城余家湖、樊城柿铺和襄州洪山头三个新型墙材生产基地,产品、产量、市场销售占市城区80%份额。
三是备案登记,巡查督导,规范管理。实行备案管理始于2006年,凡企业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进入建筑工程使用前,均向当地墙革节能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除对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企业代码、土地使用证明等进行审核外,重点审查经质检部门检测出具的产品型式抽样检测报告、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与设备,产品商标或标识和质量保证体系及安全生产、环保措施等。市成立了新型墙体材料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企业评审合格后颁发《备案证》,并在网上、报纸上公示。市城区已有71家生产企业办理了《备案》,20家企业符合《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认定管理办法》要求,领取了省新型墙体材料认定证书。在培育产品、保障供给的同时,加强执法监管。除坚持每年组织专项检查外,市墙革节能办采取分区包干,领导带队,责任到人,经常到建设工程现场督察,查图纸,看是否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有无擅自变更设计和超面积建筑,查施工现场,看节能施工是否按操作规程施工,有无偷工减料问题,查材料,看工程使用的材料是否新型墙材,是否备案,有无劣质墙材流入市场。对违规使用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整改不到位,严重违反建筑与节能标准的呈报主管部门给予处罚,同时实行了建筑节能专项竣工审查制度,所有民用建筑和公共建设工程,在竣工验收时,必须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市墙革节能办联合验收备案,没有验收备案的工程一律不得交付使用。通过规范管理,可以得到总量控制,产品质量的提高,保障了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襄阳市墙革节能办 赵长国 安宁
襄阳市建筑节能协会 陈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