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是否可能出现“旺季不旺”?笔者认为今年的市场行情并不是“旺季不旺”,而是新增产能的释放所致,另一方面市场悲观情绪在相对消极的大宏观经济背景下被放大,从而忽略了在企业、协会各方努力下今年水泥市场的优异表现——实际上根据数字水泥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9月份的月度产量数据仍在正常运行轨道内,水泥价格、利润指标表现较往年有了大幅的攀升,特别是华东地区超越各方预期。笔者认为,今年的水泥市场表现可比做足球赛,上半场已经进球领先了,下半场开局踢的不错,“教练”的目标是保住现有成果,出线最重要,当然能再进一球更好。
市场表现
今年是“十二五”的起始,非常关键的一年,水泥市场出现了很大变数:
- 去年限电,市场“报复”性反弹,在华东地区大企业的引领下,水泥价格大幅提升,水泥价值回归,今年全国价格处于历史高位;
- 同样在去年,新增产能飙升,新投熟料生产线超过200条,新增熟料能力按设计产能为2.55吨,保守估计将形成4.5亿吨水泥能力,在今年逐渐发挥;
- 2011年,进入4万亿投资的第三年,强势需求接近尾声。
在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实业市场还是在资本市场,水泥都有良好的表现,也可以说是超预期的表现,但在5月后,市场的压力逐步显现,进入7、8月更为明显,唱“空”的一方显示很大的强势。
实际上在今年,笔者曾多次撰文分析水泥市场的走势,其观点是:
- 今年的水泥产量运行轨迹与其余正常年份并没有太大区别,尤其是需求还是不错的,并没有明显回落;
- 水泥的价格基本保持在去年的水平,有波动都属正常范围,一是季节影响,二是新增产能投放所致;
- 最主要的影响是经济环境及对未来市场预期的影响,尤其是受舆论导向的影响:cpi高企持续不下,财政紧缩、资金严控,随后保障房缩水,尤其是7.23动车事件,这样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股票市场迅速反映,导致水泥股价大跌。
实际上今年水泥市场发展有3条主线:
- 水泥是区域性产品,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今年市场需求依然不错,3月份市场开始转暖,尤其是在二季度,需求旺盛,5、6月的单月水泥产量突破1.9亿吨,直逼2亿吨,在此背景下,水泥的价格才能“坐住”;
- 今年的市场供给压力非常大,市场需求的增长和落后产能淘汰量之和,充其量在3亿吨,但上文已表述今年新增水泥能力在4.5亿吨,大大超出市场的容量;
- 面对资金紧缩、市场需求放缓、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在国家经济环境背景下,采取节能减排、限产保价无疑是现行的市场对策。
|

水泥产量
华东地区水泥产量仍然位于全国之首,中南保持第二,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水泥产量在全国的比重进一步加大。

增速的变迁最可看出市场的表现,贵州、重庆、四川、陕西、山西增速名列前茅,但价格走不起来,究其原因,新增产能迫于进入市场,但产量没有转换成销量,导致库存加大、价格走低。
水泥利润
水泥利润是各方最为关注的,1~8月累计水泥利润649.16亿元,接近去年全年712.2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46倍,净增386亿元。
贡献最大的当属华东地区,306.37亿元,占全国的47.19%,较去年同期的26.18%增加了21个百分点;
东北,利润41.70亿元,较去年增加近23亿元,主要是在4月后开始发力,且市场稳定;中南,利润164.18亿元,较去年增加近100亿元;这两个地区占全国比重和去年相当;
华北、西南利润比去年都有增加,但在全国所占比重比去年要减少5个百分点;
西北,利润略低于去年,占全国比重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
将各地区水泥产量、利润占全国的份额(也可说是贡献率)来做比较,也就是投入产出比,华东地区是“产少利多”,31.41:47.19;中南是基本持平,25.82:25.59;其他地区,是“产多挣少”,东北地区由于一季度原因,全年数据会扭转,而西南表现最差,15.45:5.04。
从产量、利润前10省区的进行比较更说明问题:
在利润前10里,华东地区占了5席,在利润增长前10里,湖北独占鳌头外,华东地区的占6席:安徽省产量排第10,利润排第1,从投入产出比讲,利润是产量的3倍;安徽利润拔头筹,紧随其后山东、浙江、江苏,水泥是规模经济,海螺、中建材无疑是近年市场利润的最大收益者;上海、福建产量小,无法比规模,但在利润的增长上却一展风采。
江西、广西产量在前10 之外,利润进入前10,江西,产量在前10开外,利润规模、增长排名均进入前10,双丰收;广东、广西,华润、海螺、台泥的粮仓,稳定利润来源。
湖北,今年利润增长的状元,华新是大赢家;
河南、河北,冀东、金隅、同力是区域的引导者;
还值得一提的是辽宁和重庆,比去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四川、湖南产量前10,利润却在前10 之外。
将产量、利润挂钩,意在揭示市场的供需关系——无疑今年华东地区打了个翻身仗,长期受产能过剩困扰的低迷市场有了起色,但任重道远,老问题没有解决掉,还会有很多新的问题要出现,这就是市场,不可懈怠。
销售毛利率
水泥销售毛利率是判别盈利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全国较去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其中:西北地区毛利率最高,主要是由于水泥生产成本要低,尤其是煤炭成本,但毛利率较去年已有所下降;西南持平其他地区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华东地区增加10个百分点。
销售毛利率前10中:西藏水泥销售毛利率一直排在首位,新疆、安徽紧随其后,都突破了30%,青海、甘肃排位虽高,但较去年都有所下降,浙江、江西冲入前10;
水泥销售毛利率增长前10中:前两,华东的安徽、浙江;前六,华东的江西、江苏榜上有名,6席包揽4席;前十,华东的福建、上海进入??杉衲暝谑谐∩系谋硐郑丶剩菏谐≌?,利润上升,行业的命脉与归宿。
结束语
自“十五”开始,新型干法水泥的崛起,占到了水泥产业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几代水泥人的梦想,被称为水泥的黄金时代到来了。这10年水泥工业发展围绕随着三个主题:新型干法水泥发展与落后产能退出、市场高速发展与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市场无序与大企业集团快速发展进行区域整合。
可以说,水泥市场的矛盾一直集中在市场供需关系上,反映在价格上。然而面对这种市场压力,从大企业集团到各地水泥协会都在研究市场,逐步形成共识,采取不同对策,今年的水泥市场仍旧有超于预期的良好表现——2011年,“十二五”的起始年,根据最新的水泥产量及利润表现,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水泥工业打了一个翻身仗,在产业的技术进步、大集团的规模成长、市场的规范、到产业价值的理性回归,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健康成长之路。
据数字水泥从2003年开始跟踪市场价格数据显示,今年水泥价格已较前几年有了大幅提升——2011年的P•O 42.5水泥市场价格较最低的2005、2006年上涨了112元/吨,较2010年上涨了35元/吨;2011年5月437元/吨,达到了今年的顶峰,随后由于季节因素市场价格下滑当属正常。2011年已走完了大半程,可以铁定地说今年是水泥工业丰收的一年,去年年底数字水泥的华东市场研讨会的主题“水泥市场可期,产业价值回归”得到了市场应证。
在水泥工业今年如此精彩的业绩表现中,市场上仍弥漫着“旺季不旺”消极看法,笔者认为,今年市场行情并不是“旺季不旺”,而是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今年大部分人对水泥市场要求过高,有“鞭打快牛”之意;另一方面,新增产能过大所致,这一观点笔者在2008年就已指出——产能释放对市场的作用是逐步显现的,2010~2012年将是产能释放的高峰期,市场压力加大,这种产能释放的压力和经济面的持续负面消息和在市场上得到了放大,而业内应对市场变数所采取的积极有效手段被曲解。
关于未来市场预期,笔者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前几年深受市场困扰,大规模、低成本、高集中产能释放的动能已受到了抑制,这是当前保持市场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力量;而4季度是水泥产业的黄金季节,有提价的条件和基础,市场没有下滑的理由。尽管盲目乐观不可要,4季度在今年CPI高企、资金紧缩、产能过剩的众多因素下,能够维持在今年的水平上已实属不易了;但机会总是有的,这几年有实力的大集团迅速成长,各具特色,在竞争中成长、发展,但谁也不会和效益过不去,4季度有理由看好。今年的水泥市场表现可比做足球赛,上半场已经进球领先了,下半场开局踢的不错,“教练”的目标是保住现有成果,出线最重要,只要顶住了对方的强攻(水泥价格仍然保持在400元/吨以上),不被对方踢进球就胜利了,当然能再进一球更好。
今年水泥是工业部门中业绩表现中的皎皎者,上半年的业绩已令业内外人士刮目相看,尤其是在市场信息沟通方面,业内——业外,省市区到区域,网上——网下,会议——活动,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沟通交流,这是今年水泥产业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产业的一个进步。这说明,随着信息平台的提升,信息的沟通愈发重要,通过多媒体渠道,及时发布、沟通、交流市场信息对市场健康成长是有效的助推器。
来源:中国水泥数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