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怎么用,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下载,4小时400元快餐电话联系方式,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

日期:2010-01-18 15:38:45
浏览数: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共分12章,分别介绍了建设武汉城市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以及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环保和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的具体思路等。 
   
武汉城市圈的战略定位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中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与推进器、内陆地区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中心、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城市圈形象——活力、快捷、安全、绿色 

    最新一稿《规划》对武汉城市圈建设总体目标作了生动的勾画,即: 
    ——
建设活力城市圈:规划期内(2006年-2020年)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2020GDP19746亿元,人均GDP达万元,初步形成与周边城市群对接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和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
形成快捷城市圈:建设以高速公路与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完善的通讯网络,形成从武汉至周边8一小时经济圈和圈内各城市间的快捷交通。
 
    ——
打造安全城市圈:建设完善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为圈内生产生活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
构建生态城市圈:加快丘陵山地的生态建设,加强平原地区的环境治理,构建亲水型生态景观系统,建成绿色、宜居、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圈。
 
   
产业一体化布局 五种模式 武汉 

   《规划》提出,武汉市和周边8市产业将形成一体化布局。大致分为五种模式: 
   
总部在武汉、基地在周边的总部模式
 
   
研发在武汉、产业基地在周边的孵化模式;
 
   
营销在武汉、产品在周边的店厂模式;
 
   
注册在武汉、生产在周边的分家模式
 
   
生产主体在武汉、辅助产品在周边的产业链模式。
 
   
汉英以汽车产业链为例作出了具体说明:依托销售过1000亿武汉东风汽车公司,上游延伸至冶金工业的汽车钢板轧制、铸件、锻件及有色金属等,下游延伸到汽车零部件生产和汽车总装,带动金属加工、电子、电器、仪表、橡胶轮胎、塑料、玻璃等相关产业。具体分工为: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建立与整车生产相适应的大型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点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周边8市则分别建立产品各有侧重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城乡一体 城市化水平大提升 

    133座大小城市构成大方阵 
    2005
年,武汉城市圈人口3086.7万,预计到2010年将达3190万,2020年达到3300万。其中,武汉市区人口将由2005年的403万增至2020年的502万,成为超大城市(人口500万以上),黄石市区(含大冶市区)人口将由2005年的98.4万增至2020120万,成为特大城市(人口100-500万);
 
   
黄冈、孝感、鄂州、仙桃和潜江5个市区将升格为大城市(人口50-100万);
 
   
另加11个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15个小城市(人口10-20万,包括蔡甸城区和新洲城区),届时,武汉城市圈将成为由33座城市、48个重点镇(人口3-10万)组成的巨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将由2005年的增至2010年的52%,到2020年达到62%。
 
    2
、分三层,卫星核心
” 
   
《规划》将武汉城市圈及周边腹地分为三个圈层,即距武汉中心城区80公里以内的核心圈、80—150公里的紧密圈、150—300公里的辐射圈。
 
   
区域空间结构上又为:武汉主城区;由沪渝高速公路和汉丹铁路以及汉十高速公路构成的“Y”字型东西复合发展脊梁;两带大别山至桐柏山生态带和幕山生态带;两轴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复合主轴和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公路复合发展次轴;两环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圈快速环线;四组团黄石鄂州黄冈组团、仙桃潜江天门组团、孝感汉川应城组团和咸宁赤壁嘉鱼组团。
 
    3
、强调统筹城乡发展
 
   
《规划》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结合农业产业化推进小城镇建设等,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点。
 
  
桥梁与钢结构列为第十大产业链

新《规划》将圈内产业链由原来的9个改为10个,即在汽车、电子、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服装、建材建筑、食品产业链之后,又增加桥梁与钢结构产业链。
 
   
据毛汉英介绍,将桥梁与钢结构产业从钢铁产业链中剥离,单列为一大产业,是因为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已经成为武汉地区的强势产业,现有6家国内主力企业,发展势头较快,已在全省的经济格局中占有较大权重。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可以钢铁冶炼为上游,发展铁路、高速公路桥用钢梁、支座、预应力构件等的生产;下游则可带动桥梁产业的科研、勘测、设计、制造、施工、维护等。
 
 
   突破体制障碍 实现利益共享
 
   
为了突破在建设城市圈中遇到的地区分割和行政体制障碍,《规划》提出了一些运行机制上提出了一些措施:
 
    1
、建立跨区域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倡区内各城市政府就跨区域利益分配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具体个案可依据协议一事一议协商解决。
 
    2
、突破行业分割,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在物流、旅游、生态环境等领域成立区域性综合管理委员会,由政府承担协调职责。
 
    3
、对城市圈内空间实行监督型、调控型和协调型的三级管治,分别对自然资源保护、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管理。
 
    4
、积极构建城市圈统一法制平台。凡涉及城市圈发展,必须实行地方立法的项目,经圈内各市充分协商,由省人大或者省政府行使立法程序。
 
    5
、建立城市圈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决策方面,将组建武汉城市圈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定期工作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