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怎么用,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下载,4小时400元快餐电话联系方式,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

高峡攀云好纵歌

日期:2016-01-22 15:52:41
浏览数:
 
——湖北昌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记略
 
中国建材报记者阎友华 通讯员宋芳
 
  “大江作势向东海,高峡攀云好纵歌”。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廿年孜孜以求、强基借势,一跃而成为混凝土电杆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它就是地处长江三峡出口不远处的湖北昌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中国建材500强”、“最具成长性建材100强”、“湖北省最高信用级别纳税人”、“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联合体”成员企业……在猴年新春即将来临的前夕,记者冒着隆冬的严寒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吴赤球。
 创新驱动是核心 
  昌耀新材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电力线路、变电站建设所需的电工产品以及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预制构件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2015年7月,该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股票简称“昌耀新材”,成为宜昌市夷陵区第一家上市企业。
  颇有儒商气质的吴赤球向记者介绍,该公司成功的秘诀首先在于创新,包括发展理念、管理、技术、工艺和营销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创新,其中理念创新是关键,技术创新是根本。
  昌耀新材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后自主设计生产了大荷载电杆、薄壁离心钢杆等新产品。该公司是环形混凝土电杆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和管道产品检验检测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吴赤球本人也是国标编订人之一。该公司拥有《无缝钢管组合电杆》、《大荷载外法兰组装杆》、《快速安装的大荷载电杆》、《预应力电杆纵向钢丝专用分筋器》、《大口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专用组合吊具》、《混凝土电杆钢筋架张拉模具》、《专用组合张拉》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权威学者水中和教授一直是昌耀新材技术创新的支持者,自公司创始之初至今,他与昌耀新材已结缘20年。他欣慰地告诉记者,昌耀新材研发的法兰连接快速安装电杆,解决了高海拔险峻地区的野外施工难题;大荷载法兰组装部分预应力电杆,替代部分钢管杆塔及角钢塔,节省了大量钢材用量;推广使用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减少热镀锌对环境的污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小型预制构件,无需经过机械振捣成型,有效解决了振捣噪音污染。
  昌耀新材还与苏州科星公司合作开发出了“立式升芯制作下水管设备”,生产效率提高10倍,效益显著。据了解,该公司正联合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发地下管网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目前已进入最后的攻关阶段。该系统一旦研发成功,可广泛用于城市地下管网维护。
  吴赤球透露,昌耀新材公司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资5亿元,拟联合武汉理工大学、苏州混凝土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在宜昌建设中国最大的水泥制品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筹建国家级实验室,致力于电工产品和综合管廊行业的科技创新、装配更新、制造更新等研发。
 情商合众兴大业 
  在公司员工和朋友眼中,吴赤球是追慕高尚情怀的德商。吴赤球说,他鄙夷唯利是图的奸商,但一个商人仅仅重德也是不够的。他提出“以情言商”,力推“情商”新概念,主张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实现目标,以深厚真挚的情感营造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以能力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最快最便捷地实现发展目标,要让所有员工尤其是核心团队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为此,吴赤球常言要有“三个对得起”: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员工,中间对得起股东。
  图为吴赤球近照
  从昌耀新材在新三板挂牌至今,虽然仅仅过去几个月的时间,但上市给该公司带来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截至2015年底,“不差钱”的昌耀新材每股收益达到6毛多。吴赤球对此很欣慰:“这既是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认可,更是企业对投资者投资的最好回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昌耀公司有一个“超稳定”的核心创业团队。经历20多年的风雨砥砺,公司创业之初的五名核心成员同心协力,竟无一人言退。吴赤球告诉记者,公司经营也曾遇到过低谷和挫折,但因为有“家”一样的感情关联,最终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走过了发展旅途中的沟沟坎坎。因为有缘和梦、关爱和期待,而今,这家地处偏僻、工作环境和条件也并不时尚现代的水泥预制品企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加盟入职。
  该公司内部举办的一场“青年才俊会”让记者大开眼界。
  在2016年元月上班的第一天,昌耀新材公司所有大中专毕业生齐聚一堂,畅谈人生理想和企业发展大计。吴赤球经常说,年轻人是企业的希望和未来。他对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有特别的感悟,“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属我昌耀少年者,你是否也已做好准备,愿与我昌耀共进共强?
  多年来,吴赤球一直把人才队伍的培养列为公司头等大事,把每年的第一时间安排给公司的年轻才俊,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意愿,竭力为公司所有有抱负之人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助推他们展鸿图之志。大家围绕他提出的“昌耀情怀”,各抒己见,直抒胸臆,将对企业的热爱之情、感恩之情喻于言表。
  该公司的青年员工吴兵用心做了PPT课件,表达自己对公司发展的强烈关注。他对公司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及产业转型升级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看法与意见。在他身上,大家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感恩企业、回报企业的年轻形象。据了解,吴兵在大学所学专业与目前的工作并不搭界,但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他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和大家的帮助,已从一个对混凝土预制品一窍不通的青涩大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
  “天生我材必有用”,该公司汪万庆、陈浩然、陈吉思、马勇、文森等青年员工代表纷纷讲述自己在公司的成长历程,与后来的同事们分享自己与公司共成长的经验和感想,并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想法,表达了誓与企业“共成长、同发展”的信心和豪情。该公司副总经理刘钢玲被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也走上讲台,为广大青年才俊们描绘了公司未来的宏伟蓝图。
  吴赤球说,昌耀公司的“大家庭”不仅包括自己的员工,也包括公司的合作者和客户。2016年元月9日,在武汉理工大学莘子苑,昌耀公司与该校材料学院的师生代表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企联谊会。席间,大家吟诗作对、互赠书画,气氛融融,彼此间完全没有通常意义的那种商业合作味道。水中和教授即席赋诗《砼之缘——结缘昌耀20年》:“隔江古镇布衣娃,今世结缘泥与砂。廿载悠悠崛起梦,双城奕奕创赢家。马房聚首谋新侧,昌耀宏图展无涯。聊赋小诗存此遇,砼盟共建同心塔。”
 顺势辟力通九州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业持续下行,多数建材企业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昌耀新材却逆势上扬,创造了比上一年翻番的惊人业绩。吴赤球认为,办企业必须“关注时事、看准趋势、抓住机遇”,方能“发挥优势、创造佳绩”。
  昌耀公司的前身为宜昌供电局昌耀水泥制品厂,吴赤球在该企业的工作经历为他日后独立创业打下良好的铺垫。吴赤球说,在20多年的成长史上,昌耀新材主要抓住了三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昌耀公司抓住机遇奠定了在混凝土水泥电杆行业的地位,产品成功进入三峡输变电工程。
  第二次是在国家正式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之前,吴赤球从国家宏观战略中敏锐地捕捉到相关信息,在全省着手布局四大生产基地,为承接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创造了条件。2015年下半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昌耀公司成为湖北众多水泥电杆生产企业中的最大赢家,甚至到了产品供不应求、产能亟需扩充的地步。去年,该公司累计中标3亿多元配网线路材料。从去年9月开始,该公司的电杆订单应接不暇,就在记者采访期间,该公司门口仍有等着提货的大卡车长阵。吴赤球说,水泥电杆本是一种小半径范围销售的产品,但眼前湖北省内各地及周边的河南市场需求旺盛,有时为了应急,不得不超长距离调运。
  第三次机遇则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之际,尤其是国家将绿色增长确定为今后的发展主调,昌耀公司成功借力新三板,为企业再次实施跨越发展计划储备了足够的“能量”。
  昌耀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后,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5170万元,成功收购同行企业,目前全资控股了湖北兴葆、宜昌顶力、黄冈昌耀、襄阳宏耀等四家公司。通过再次面向券商和机构定增,计划募集7000万元。充分利用这些资金加大科研和生产投入,同时受益于国家农网改造及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加上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走低,昌耀新材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在吴赤球看来,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水泥制品市场将在今后10年,每年以30%以上的增速快速成长。他说,这一判断,并非异想天开。城镇化建设,需要水泥制品(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由2015年的51%左右升至60%);综合管廊建设,需要水泥制品(假设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平均地下管廊里程都能达到100公里,则总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农村电网改造,需要水泥制品(仅2015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就超1600亿元);铁路道路建设,也需要水泥制品(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下个5年我国将建设铁路新线2.3万公里,投资2.8万亿元)……
  如何赢得市场?绿色发展是方向。围绕国家《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昌耀公司适时启动绿色发展计划,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企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据介绍,目前该公司通过采用新型混凝土掺和料,优化混凝土配比,每方混凝土拌合料中掺入15%的粉煤灰(电煤工业废料)替代水泥,不仅节省了水泥用量,还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该公司通过配比优化试验,以生产余浆替代部分水泥、砂和水,基本做到了零排放。该公司还采用水窖收集厂区内天然雨水、离心机搅拌机冲洗余水、蒸汽养护冷凝水以及锅炉除尘降温水,实施净化,二次利用。……多项技术和专利为昌耀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吴赤球表示,“十三五”时期,昌耀新材将抢抓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机遇,利用自身创新实力和良好经营成长性,努力成为行业内名副其实的旗舰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湖北省“金种子”上市储备企业,力争三年内完成从新三板转主板目标,进一步拓展城市综合管廊和住宅产业化项目,向“20亿元企业方阵”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