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怎么用,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下载,4小时400元快餐电话联系方式,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

我国陶瓷行业 承载重任 协同创新 领航前行

日期:2014-12-08 08:09:55
浏览数:
在百年一遇金融风暴全球肆虐蔓延之际,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第六届理事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2008年11月换届上任。6年来,协会理事会在广大会员企业和上级领导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冲破国际严峻经济形势阻碍,顺应国内经济增速换挡,化解产业转型升级压力,秉承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的宗旨,探索行业发展路径,创新协会工作模式,为促进中国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全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3000多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0亿元,从业员工过百万,全行业产值年均增长约16%,出口额年均增长7%。各类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茅,出口量已占全球贸易量的半壁江山。
 
  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换届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第六届理事会秘书长缪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总结行业取得成就的同时,对如何规划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未来发展新版图,充满期许和希望。他说,协会要继续创新服务,领航前行,使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制造、消费和出口大国,更要成为企业规模大、创新实力强、、产品质量和人才档次高的世界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强国。
 
  超越引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倡导政策创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以节能减排促进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是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第六届理事会首要任务。缪斌这样诠释协会工作总目标。
 
  2010年,协会联合咸阳陶瓷研究院和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委会组织全国20余家骨干陶瓷砖生产企业召开了“全国陶瓷砖减薄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建筑卫生陶瓷减量化工程,带领行业踏上节能减排新征程。陶瓷砖减薄工作还列入协会和全行业“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协会2012年完成了“薄型陶瓷砖”行业标准的审议工作;2013年修订的“卫生陶瓷”国家标准提出了卫生陶瓷“限重”要求;2014年新修订的“陶瓷砖”国家标准增加了陶瓷砖的“限厚”要求,至此建筑卫生陶瓷“减量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坚持“创新引领、超越提升”的发展战略,协会在进行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协会配合工信部完成《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提出以能耗与税收挂钩,控制总量、合理布局、淘汰落后的实施意见,得到了各产区政府的高度认可,提升了行业门槛,也进一步明确了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6年来协会承担完成了《建筑卫生陶瓷分类术语》和《陶瓷片密封水嘴》国家标准,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等部委下达的《建筑陶瓷企业安全生产规范》、《非陶瓷类卫生洁具》、《铜质水嘴加工贸易单耗》等20余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为全面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法律依据。
 
  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的发展,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天然资源。据核算,2013年全行业耗用的矿物原料超过2亿吨,耗用煤炭约5000万吨。节能减排成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企业共同担当的社会责任。6年来,协会与相关单位合作,先后组织举办了“中国陶瓷技术装备发展论坛”,“智能环保装备论坛”、“陶瓷砖减薄技术”、“窑炉及材料节能技术”、“燃料结构优化技术”、“卫生瓷全自动高压注浆及装备技术”、“检测检验手段及技术”、“大型陶瓷薄砖生产技术”、“行业绿色发展论坛”、“陶瓷砖干法制粉技术”等上百场技术论坛和学术研讨活动,从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对行业节能减排,进行了深入有益的探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转型升级。
 
  面对各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的环保治理难题,协会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陶瓷工业污染排放标准》(GB25464-2010)存在的缺失,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等单位的支持下,结合本行业特点,组织行业专家、企业及时制定并公告发布了《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污染排放控制技术要求》,为指导企业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依据。协会还通过全国人大提案,在工信部的支持下,力促环保部实事求是地从陶瓷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修订相关标准。协会提出的修正意见最终被环保部门采纳,协会所做的这项工作切实维护了企业利益,有效推动了行业的环保工作。
 
  化解?;罅Ψ鲇欧銮糠鲂?/span>
 
  服务企业,协助政府做好行业管理是协会的重要工作职责。协会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坚持扶优、扶强、扶新,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和品牌建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协会贯彻落实国家推动诚信建设的精神,建立行业诚信体系论证,提高行业自律水平,规范行业竞争秩序,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被确定为首批开展试点的行业协会,从2009年至今,先后完成6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共有200余家企业参加信用企业等级评审,85家企业保留3A诚信等级评级。协会还先后推荐40多家企业获得省部级荣誉和奖励,推荐近20家企业获得国家级荣誉和财政支持,给予8个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和营销中心市场命名授牌支持其发展。协会在全行业组织进行知名品牌推荐评选,向全社会推荐了132家企业品牌,同时推荐组织近百家优秀企业参加意大利米兰国际卫浴展和博洛尼亚国际陶瓷展,为提升行业品牌地位和国际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协会积极配合国家及地方工商、质监、法院等部门,打击侵权仿冒行为,成功化解“陶瓷砖放射性”、“铅龙头”、“知名品牌被恶意抢注”等一系列市场危机,减少这些事件对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维护了知识产权和品牌企业的利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国际贸易壁垒,建筑卫生陶瓷出口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协会启动应急机制:向国家相关部门呼吁,要求提高出口退税率,缓解企业经营困难;配合商务部与欧盟行业组织协调,寻找新的经营渠道。协会提出“中国是未来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呼吁出口型企业“两条腿走路”,在扩大内需市场上做大文章,创新提升产业价值,建立内外销两个渠道。协会的一系列意见很快得到政府支持,出口退税率由5%提升至9%,使一大批出口企业顺利渡过难关。2013年,中国对欧盟陶瓷砖出口量下降六成的情况下,出口额反而增加,出口产品的平均单价是反倾销三年前的2.42倍。这是行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带来的骄人成就。
 
  培养行业高素质人才。在协会的积极努力下,“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成立。在第六届理事会任期里,协会先后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卫生洁具安装维修工》、《陶瓷产品设计师》、《陶瓷烧成工》等职业培训教材,建立起培训基地,并与陶瓷和卫浴企业合作,启动职业技能培训,填补了行业职业培训的空白。这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储备与保障。
 
  交流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实力
 
  加强国际交流,快步实现中国建筑陶瓷及卫生洁具行业与世界接轨,协会发挥其重要作用,力促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汲取国际市场“养分”。2012年协会正式成为世界卫浴理事会理事单位,代表中国站在世界陶瓷砖论坛上,提出产业发展意见观点,参与制修定国际陶瓷标准,大力协调国际贸易纷争,努力维护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及制定游戏规则中的权益,大大提升了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到目前,协会连续6年带领中国企业参加世界瓷砖论坛大会,赴国外参观考察了众多先进的陶瓷卫浴跨国公司,并组织“中东采购节”、“中欧卫浴论坛”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促进中外企业的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协会与欧盟和美国、日本等相关行业协会,以及国际卫浴理事会等国际同行组织,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协会努力,由协会组织协调出国参展的中国陶瓷及卫浴企业保持着知识产权零投诉的纪录。
 
  协会利用“主场”优势,在国内组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吸引中外专家和企业交流与贸易。2014年5月,协会与中国建材联合会、建展公司密切合作,在广州国际陶瓷展期间,召开的“2014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工作座谈会”、“2014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趋势研讨及高峰论坛会”等,使展会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展会。
 
  设计创新聚合陶瓷强国梦想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从陶瓷大国向陶瓷强国迈进,这是几代陶瓷人的梦想。为搬掉“产能增长,产品雷同”这块阻碍行业创新做强的“绊脚石”,协会在2008年杭州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发出“中国陶瓷创新(杭州)宣言”,开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征程。
 
  现在,世纪金陶杯[瓷砖设计]和W3世界卫浴设计大奖赛,参赛作品近千件,许多获奖作品同时获得国际红点奖和IF大奖,还有不少学生的创意成果获得企业的认购。很多创新优秀作品已投入市场,引起产业同行的极大兴趣,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协会启动“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的推荐选拔,现已有64位设计者被授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称号,12位设计者被授予“中国陶瓷设计师”称号。设计艺术大师们掀起的“头脑风暴”,为推动产业创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赢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评价。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装饰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成立,经过多年发展壮大,已汇聚了来自全国相关设计院校、国际设计机构、民间设计艺术家,致力于聚合全社会的正能量,促进传统陶瓷卫浴产品艺术化、创新设计国际化,为开创中国陶瓷卫浴文化艺术产业全面升级做出了努力。
 
  协会策划参与建设的“中国陶瓷剧场”,已在中国陶瓷总部基地落成,成为继建设“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之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第二个重要的产业文化基地。
 
  加强建设指导行业科学布局
 
  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发展水平及条件各不相同。进行深入调研,收集基础数据,科学指导行业布局发展,成为协会一项细致艰苦的工作。协会牵头开展的“全国陶瓷砖产能调查”、“全国建筑卫生陶瓷终端市场调查”和“全国陶瓷砖辊道窑能耗调查”等,遍访全国近30个省市的40余个产区,近千家企业,获取了大量一手信息,这对指导企业产销和政府决策,引导行业和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协会在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陆续组建成立了建筑琉璃制品分会、装饰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流通分会、窑炉暨节能技术装备分会、陶瓷板分会五个分支机构及多个工作部门。目前协会工作领域基本涵盖了从上游原材料、装备制造到下游流通渠道建设等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协会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013年,协会应对“一业多会、政社分开”的挑战,创新发展模式,牵头组建起由行业21家品牌企业共同出资的“中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基金”即将成立,这为鼓励大企业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行业使命,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规范运作,做出大胆创新探索。
 
  展望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协会继续为行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缪斌透露,为推动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创新事业,营造设计与科技创新良好氛围,激励为创新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将启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创新奖”评审活动,以创新的思维,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为中国陶瓷业的伟大复兴,为早日实现的当代中国陶瓷梦努力奋斗!
来源: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