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建材年鉴(2014年版)
【概况】2013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建材企业1687家,比上年增长26.4%;资产总额165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水泥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51家,资产总额619.7亿元,水泥产能1.35亿吨,水泥熟料产能6800万吨。共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44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63条,产能6600万吨;其他窑型水泥生产企业10家,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9条,产能209.6万吨;2013年在产的水泥粉磨企业82家,粉磨企业水泥产能3000万吨。建筑与技术玻璃工业规模以上企业51家,资产总额147.4亿元,平板玻璃产能8500万重量箱,其中浮法玻璃生产线16条,产能7500万重量箱;平拉(格法)平板玻璃生产企业8家,产能1000万重量箱。建筑卫生陶瓷规模以上企业55家,资产总额80.5亿元,其中建筑陶瓷规模以上企业45家,建筑陶瓷生产线91条,产能5.6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规模以上企业7家,卫生陶瓷生产线12条,产能2400万件。
【经济运行】2013年是湖北建材工业平稳发展、稳中有进的一年。全行业经济增长稳健,经济运行质量持续向好,经济总量再创新高,主要建材产品产销基本平衡,经济效益提升较快,化解过剩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3年,湖北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3.1亿元,同比增长27.6%,增速超过全国建材工业平均增长率10.7个百分点。实现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增加值758.89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居全省工业12大产业第2位。实施“十二五”规划以来,湖北建材工业经济规模屡创新高,主营业务收入由2010年的1067亿元到2013年突破2000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2014年湖北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冲击3000亿元大关,提前实现“十二五”经济总量增长指标。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省房地产开发和基础建设规模宏大,拉动了建材市场需求。全年共完成房地产业投资4707.83亿元,同比增长31.7%;公共设施及水利、环境投资1853.06亿元,同比增长37.1%;交通运输及仓储等投资1733.95亿元,同比增长32.8%,并分别超过全国投资增速11.9、10.2、15.6 个百分点。
二是规模以上企业数增加,由上年的1335家增加到1687家,净增352家。
三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墙材、石材、建筑玻璃与技术玻璃、石灰与石膏制造等行业增势强劲,其中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91.63亿元,同比增长35%,净增101亿元;墙材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60.75亿元,同比增长30.6%,净增84亿元;石材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26.87亿元,同比增长28.5%,净增34亿元;建筑玻璃与技术玻璃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15.35亿元,同比增长29.2%,净增26亿元;石灰与石膏制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3.26亿元,同比增长34.8%,净增27亿元。
湖北建材工业用电量持续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总量142.0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7%;其中仅水泥工业全年用电量比上年增加8.48亿千瓦时。
(二)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增速趋缓。湖北水泥总产量11054万吨,居全国第10位;同比增长5.22%,低于全国水泥产量增长率3.94个百分点,增速创近10年新低。全省水泥熟料产量6144万吨,居全国第7位;同比增长3.16%,低于全国水泥熟料产量增长率1.34个百分点。由于受季节、气候、建筑施工开工率等因素影响,全省水泥月产量低谷出现在2月份,为417万吨;峰值出现在10月份,为1081万吨;水泥平均月产量为921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比例进一步提高。当年全省关停6条机立窑生产线和5套水泥粉磨生产线,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34万吨;机立窑水泥熟料全年产量已不足百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占水泥熟料总产量的98.6%。
水泥产业集中度稳步提升。大型水泥企业集团通过不断兼并重组,扩大了水泥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2013年,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亚东水泥3家大型企业集团水泥熟料产量已占全省水泥熟料总产量的73%。
2013年1-10月湖北龙头企业占全省水泥熟料产量比重比例
|
华新水泥
|
葛洲坝水泥
|
亚东水泥
|
其它
|
占全省水泥熟料产量比例
%
|
41
|
21
|
11
|
27
|
全年散装水泥供应量6241万吨,占全省水泥总产量的56.44%;其中预拌混凝土行业散装水泥用量1763万吨,占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的28.25%。
平板玻璃总产量8133万重量箱,居全国第4位;同比增长10.49%,低于全国平板玻璃产量增长率0.72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随市场转暖逐步抬升,由一季度平均月产588万重量箱,提高到四季度平均月产803万重量箱。玻璃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当年共新增三峡新材五线、荆州亿钧三线、沙洋明弘一线、咸宁南玻一线和二线共5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新增浮法玻璃年产能2220万重量;当年共淘汰襄阳新华玻璃和沙洋众鑫建材共6条平拉(格法)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430万重量箱。随着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和汽车玻璃市场需求增加,带动技术玻璃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钢化玻璃产量913万平方米,增长48.61%;夹层玻璃产量144万平方米,增长210.23%;中空玻璃产量1866万平方米,增长153.08%,居全国第1位。新一代建筑节能玻璃以其较高的性价比,逐步被市场接受,其中武汉长利Low-E玻璃产量362万平方米,增长130.57%;销量达到344万平方米,增长152.94%。
建筑陶瓷总产量3.86亿平方米,增长6.93%。其中瓷质砖产量28693万平方米,增长3.74%,居全国第7位;陶质砖产量9903万平方米,增长11.71%,居全国第6位。 全省卫生陶瓷总产量1688万件,同比-4.3%,居全国第5位。建筑陶瓷产量增速下降及卫生陶瓷产量负增长,显示陶瓷产业转移已过高峰期,全省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已由高速增长期转为平稳增长阶段。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力带动石材、商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墙材等产品市场需求。大理石板材产量2349万平方米,增长133.56%,产量居全国第3位;规模以上企业花岗石板材总产量12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35%;由于花岗石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仅占全行业约四分之一,统计数据不完整,全省花岗石板材实际产量已超过大理石板材产量。水泥混凝土排水管产量8287千米,增长30.89%,产量居全国第3位;水泥混凝土压力管产量5159千米,增长1.23%,产量居全国第2位;水泥混凝土电杆产量52万根,与上年基本持平;预应力混凝土桩产量1236万米,增长26.93.6%;商品混凝土产量4105万立方米(规上企业),增长30.24%,按全口径统计,全省商品混凝土产量5922万立方米;建筑砌块产量504亿块,同比增长12.17%,产量居全国第2位;石膏板产量4.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8.92%,产量居全国第2位;玻璃纤维纱产量14785吨,增长1.12%;玻璃钢制品产量8168吨,增长75.9%。
(三)经济运行质量提高。2013年,湖北建材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较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材工业利润大幅提高。全年共实现利润总额186.1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超过上年35个百分点;二是主要建材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高于产量增长率,利润增长率高于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以建筑陶瓷为例,全年产量增长率8.73%,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22.9%,利润增长率139.6%,形成全行业良性发展态势;三是上市公司业绩实现翻翻。“2013年华新水泥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在105%—125%;“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全年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盈利5000万元—6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310%。

湖北建材工业盈利能力有其明显的季节性和行业性特征。从时间节点看,四季度是建材工业盈利高峰,共实现利润78.8亿元,是一季度利润的2.6倍,占全年利润总额的42.34%。从利润构成看,水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墙材、石材、陶瓷、玻璃6大子行业仍是盈利主体,共实现利润131.14亿元,占全省建材工业利润总额的70.47%。


水泥工业通过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克服了前三季度区域水泥市场竞争激烈、周边省份水泥熟料低价倾销、及水泥价格不断走低的不利因素,紧紧把握住“金九银十”水泥旺销的有利时机,使水泥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往年。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70.52亿元,增长16.3%;实现利润49.11亿元,增长38.6%;12月底存货28.57亿元,低于上年3.52亿元。全省水泥价格变化基本沿袭多年形成的U形走势,即年初开始下降、年中跌入谷底、9月开始拉升、年底在高位运行。其中,以鄂州为代表的鄂东地区水泥价格振幅较大,最低价出现在6月,32.5水泥平均出厂价220元/吨;最高价出现在12月,32.5水泥平均出厂价360元,吨价差140元.以荆门为代表的鄂西地区水泥价格走势相对平稳,最低价出现在7月,32.5水泥平均出厂价330元/吨;最高价出现在12月,32.5水泥平均出厂价361元/吨,吨价差31元。

玻璃工业与全国市场形势基本保持同步,进人新一轮上升周期,价格、利润同步提高。全年平板玻璃价格呈缓慢抬升走势,其中武汉市5毫米浮法玻璃平均出厂价已由元月份1288元/吨提高到11月份的1540元/吨,累计涨幅达到19.57%。玻璃期货的推出,对稳定玻璃价格起到重要作用,平板玻璃价格总体平稳,波动幅度小于往年。全年建筑玻璃与技术玻璃制造共实现利润总额7.93亿元,同比大增212.9%,除平板玻璃价格提高因素外,Low-E玻璃和汽车玻璃产销量增速较快也是玻璃工业利润增长的重要原因。
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出厂价稳中有升,建筑陶瓷共实现利润9.53亿元,同比增长139.6%,超过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116.7个百分点;卫生陶瓷实现利润1.08亿元,首次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7.9%,远超年初预期;在卫生陶瓷产量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实现翻翻,反映湖北卫生陶瓷档次及产品附加值有所提高。
利润增长较快的还有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墙材、石材三大行业,分别累计实现利润24.1亿元、21.8亿元、17.6亿元,比上分别增长52.3%、41.1%、38.8%。
(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资本市场持续看好湖北建材工业发展前景,使其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建材子行业投资出现分化,深加工制品投资增速加快,传统建材工业投资增速下降,产能过剩行业及部分非金属矿开采投资呈负增长,投资结构变化出现有利于建材产业优化升级的趋势。主要可归纳为三大特点:
一是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建材工业完成投资总额775.57亿元,同比增长19.91%,超过全国建材工业投资增速6.1个百分点,超过中部6省建材工业平均投资增长率5.28个百分点。近三年来,湖北建材工业投资总体保持不断上升趋势,增长率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波动较大。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建材工业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559.29亿元,同比增长59.86%;2012年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及其他因素影响,建材工业投资增速减缓,全年完成投资额646.79亿元,同比增长15.65%;今年湖北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25%以上,扩大了建材产品市场需求,并带动建材工业投资增速加快。
二是子行业投资分化明显。湖北建材工业投资已改变多年来各行业普增态势,行业分化明显,在建材工业29个子行业中,投资额增长的有19个,投资额下降的有10个。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水泥工业完成投资34.21亿元,同比-34.39%;水泥工业投资占建材工业投资比重,由2011年的9.24%、2012年的8.06%降至今年的4.41%。水泥工业全年无新增扩能项目,主要投资方向有葛洲坝荆门水泥厂异地技改工程;华新襄阳公司氮氧化物减排工程及葛洲坝当阳等分公司脱硝项目;华新水泥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项目等,湖北水泥工业已由扩大产能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环保的发展模式。以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为代表的传统建材投资增长乏力,共完成投资83.15亿元,同比增长0.13%,增速已降至2010年以来新低。国家环境和资源保护政策执行力度加大,以及各地非金属矿资源开采门槛提高,使非金属矿采选投资全面下降。除建筑装饰石材外,石灰、石膏、粘土、砂石、石墨、滑石、石棉、云母等非金属矿采选投资均为负增长,其中石灰石、石膏开采完成投资20.12亿元,同比-2.45%;粘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完成投资15.41亿元,同比-19.29%;石墨、滑石采选完成投资2.46亿元,同比-44.79%。受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及国际市场反倾销双重影响,卫生陶瓷投资降幅居全行业之首,全年共完成投资3.36亿元,同比-62.91%。国家鼓励发展的建筑节能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投资增势强劲,其中隔热和隔音材料制造完成投资22.28亿元,同比大增235.43%;轻质建筑材料制造完成投资39.88亿元,同比增长125.5%;玻璃纤维及制品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480.04%。
三是延伸产业链投资升温。在水泥工业投资负增长的同时,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业投资增速加快,显示水泥工业产业链延伸取得新进展。我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全年共完成投资124.25亿元,同比增长31.86%,投资额是水泥工业投资的3.6倍?;滤辔炔酵平嘀圃煊牍橇稀⒒炷劣τ靡惶寤⒄拐铰?,在省内外布局50多家混凝土搅拌站,使商品混凝土行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总产能已超过2000万立方米。受惠于国家出台的建筑节能新标准,以及湖北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玻璃深加工投资力度加大,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完成投资28.99亿元,已连续两年超过平板玻璃投资额。建筑节能玻璃重点项目有投资20亿元的武汉长利洪湖产业园;投资25.6亿元的咸宁南玻产业园一期;投资1.2亿元的湖北中亿玻璃长阳创新产业园一期,以及武汉台玻Low-E玻璃扩产项目等。汽车玻璃重点项目有圣戈班安全玻璃武汉分公司投资6000万欧元建设的汽车玻璃生产线,首期生产能力为年产150万套高端汽车玻璃,使我省汽车玻璃年产能达到580万套。

⑴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显现。虽然湖北建材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但增速缓慢回落态势似难以逆转。自2010年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持续下降,已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入平稳增长期。其主要原因: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受整个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影响较大;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例,2013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53.91亿元,增长25.7%,增速已连续三年降低;其中2012、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走势基本一致。从建材工业产业结构看,水泥、玻璃、陶瓷、建筑砌块等传统建材市场趋于饱和,但所占比例过大;新型建材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经济规模偏小。在传统建材产品增速持续回落的情况下,新型建材发展暂无法支撑整个建材工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⑵产能过剩局面日趋严重。受周边省市输入水泥熟料及部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的双重影响,湖北水泥窑线企业产能发挥约四分之三,部分2500t/d以下预分解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全年开工率不足50%。建筑陶瓷行业初显产能过剩苗头,部分陶瓷企业因市场销售原因出现季节性停产。平板玻璃产能扩张过快,将有可能提前结束市场量、价缓升周期,年末浮法玻璃出厂价已出现回落。
⑶建材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平均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按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全省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值为1.5亿元,远低于同属传统原材料工业的冶金、石化等行业。其中水泥企业平均销售收入3.78亿元;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企业平均销售收入1.2亿元;砖瓦及建筑砌块企业平均销售收入1.08亿元;石材企业平均销售收入1.04亿元;建筑陶瓷企业平均销售收入2.8亿元;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企业平均销售收入2.26亿元;卫生陶瓷企业平均销售收入2.88亿元;防水建筑材料企业平均销售收入1.22亿元;玻璃钢与玻璃纤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1.03亿元。
⑷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不稳。我省建材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成本208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9%,超过全国建材工业平均增长率9.4个百分点;年末企业产品存货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产品出口】2013年,湖北省出口建材产品60种,出口金额19922万美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玻璃行业出口规模居前3位,分别达到6157万美元、5371万美元、2862万美元,分别占建材出口总额的30.91%、26.96%、14.37%;以出口产品体量计算,石材类产品居首,达到19.9万吨;以出口产品附加值计算,石英玻璃居首,达到9848美元/吨。
【协会组织】2013年9月13日,湖北省石材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湖北京山潭龙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山当选会长,黑旋风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才等13人当选副会长,刘筱文当选秘书长。
2013年12月30日,湖北省建筑防水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省建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桂春芳当选会长,湖北永阳防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诗艮等10人当选副会长,省建材质检站副站长郑宏勤当选秘书长。
【兼并重组】1月23日,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以4.2亿元的总价收购湖北华祥水泥有限公司70%的股权;以1亿元的总价收购湖北华祥水泥鄂州有限公司70%的股权。
5月14日,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以9000万元收购武汉耀华安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55%的股权。
【节能减排】5月20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湖北亚东水泥有限公司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的批复》。截止2013年末,湖北省共有57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13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建有余热发电机组,总规模385.5MW,年发电能力约25亿千瓦时。
【湖北名牌】12月5日,湖北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北省质量协会印发《关于命名2013年度湖北名牌产品的公告》,湖北鑫来利陶瓷发展有限公司、湖北徐风环??萍加邢薰?、宜昌昌耀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20家建材企业产品荣获“湖北名牌”称号。
【科技创新】2013年12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鄂政发〔2013〕59号)发布,由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完成的“预拌混凝土绿色化生产创新技术”、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等8个建材项目分获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黄石市汇波防腐技术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荣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记事
1月6日,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关于成立湖北省石膏及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通知》(鄂质监科认函〔2013〕6号),批准湖北省石膏及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该中心设在孝感市。
3月13日,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及部分水泥企业收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查通知书》(价监通[2013]55号),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如实提供有关材料、信息。
3月15日,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印发《关于推进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鄂环办[2013]71号),要求全省水泥企业于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改造工程。
4月23日,全国总工会发布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结果,崇阳县昌华实业有限公司会计师龙天华、国创高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郝立群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葛洲坝嘉鱼水泥有限公司烧成车间预热器班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4月26日,湖北省总工会发布《关于表彰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和 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的决定》,华新水泥(襄阳)有限公司、葛洲坝当阳水泥有限公司、湖北京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恩施州腾龙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 等5家建材企业荣获 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武汉长利玻璃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叶 渊 、联塑科技发展(武汉)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徐育玮 、黄石市昌盛建材工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马先正、十堰市虹桥建材市场搬运工甘龙宝 、华夏窑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阳春 、湖北爱茵木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室主任宋建军等6名职工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华新水泥(宜昌)有限公司采石车间/铲运班、华新水泥(秭归)有限公司质量控制部化验室、沙洋县明达玻璃有限公司机电车间、通山大自然石业有限公司粘帖车间、中技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当代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荣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
6月26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发布2013年(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华新水泥以152.96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首次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位居118位。
7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冶金等四个优势传统产业调整改造转型升级的意见》(鄂政发〔2013〕29号)发布,并附《加快全省建材工业调整改造升级行动方案》。
8月29日,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海外投资项目——华新亚湾水泥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亚湾市隆重举行水泥面市庆典仪式。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中国驻塔大使范先荣、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及来自塔吉克斯塔的知名人士和政府官员等500余人出席了庆典仪式?;卵峭逅嘤邢薰居芍兴献式ㄉ?,总投资1亿美元,年水泥产能100万吨。
8月29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印发《关于李燕萍等同志任职的通知》,“经省委组织部审核同意:李燕萍同志任湖北省建材行业协会秘书处秘书长”。(根据鄂编办发[2009]58号文,湖北省建材行业协会秘书处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代管。)
9月3日,华新水泥生活垃圾预处理工厂武汉陈家冲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由华新水泥投资1.5亿元建设,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000吨,约占武汉市生活垃圾的七分之一。截止2013年底,华新水泥已投入运营及在建拟建水泥窑协同生态处置项目32个,全部建成后,可年处置生活垃圾350万吨、市政污泥55万吨、三峡漂浮物20万立方、污染土20万吨、危险废物5万吨;可节约原煤30万吨,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0万吨。
9月13日,由中国建材报社、湖北省石材工业协会、湖北省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中部)国际石材及陶瓷工业展览会在武汉隆重开幕。来自宜昌、麻城、咸丰、通山、随州等地的石材企业及当阳、远安、宜都、蕲春、枝江、黄梅、南漳等地的陶瓷企业及部分中西部地区石材企业共200多家生产商参加了这次展会。集中展示了具有湖北特色的名优产品及知名品牌。
9月24日,湖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召开职工大会,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在会上宣布:石中林任湖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原主任、党支部书记赵建平退休。
12月16日,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调整宣布大会”,郭成洲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黎明任总经理、董事,李瑞林任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董事,令强华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