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原材料司建材处处长陈恺民以及稀土处调研员靖大伟,在江西省工信委副主任殷勤,宜春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建平,宜春市工信委主任龚向东以及高安市市委书记聂智胜、副市长席国华,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书记胡江峰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建陶基地调研陶瓷产业的发展情况,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次正式在调研座谈会上提出。
已建184条生产线
此次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华硕陶瓷生产线、富利高陶瓷有限公司的薄板生产线以及新中源产品营销中心。调研组来到瓷都国际新闻发布中心,与江西新明珠、江西新中源、江西普京陶瓷、江西爱和陶陶瓷、江西罗斯福、江西华硕陶瓷等16家陶瓷生产企业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书记胡江峰代表介绍了高安陶瓷建筑陶瓷产业情况。据介绍,截止2012年年底,高安建成生产线184条,主营收入突破200亿,年产达7亿平方米。其中建陶基地已有78家投产(46家陶瓷企业、32家配套企业),108条生产线投产,2013年一季度各陶瓷企业产销形势良好。
宜春市副市长黄建平透露,作为宜春市乃至江西工业发展重要代表,高安陶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高安市2012年用电量20亿度,已经超过江西省景德镇、鹰潭、抚州三个地级市,其中建陶用电量达12亿度。尤其值得指出的是,2012年一些产区企业发展遭遇困难,而高安产区总体发展趋好。
产业配套优势凸显
听取汇报后,潘爱华对于高安产业发展现状表示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于产区集群优势、产业配套优势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这是很多产区所不具备的。
在此次座谈会上,高安市政府准备的相关资料显示:陶瓷基地兴建日产4万吨沙湖地表水一座,兴建220KA变电站2座,110KA变电站3座, 2008年斥资13亿人民币兴建铁路专运线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并开通了高安八景至团结村的货运班列,专运线吞吐量已达到1600万吨。与此同时,为了配合铁路专运线建设,争取了高安口岸作业区的建设,为海关商检的进驻及铁海联运打下扎实基础。
环保压力大
而潘爱华尤其对天然气供应、国家级建卫检测中心的筹建表示了极大关注。他指出,高安的建筑陶瓷产业总体发展不错,高安的陶瓷产业基地有规划优势、资源优势和配套优势,有利于建筑陶瓷产业做大做强。
在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成绩面前,但是与会企业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江西罗斯福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友军表示,目前高安陶瓷虽然已太阳陶瓷、德美陶瓷、天伟陶瓷三个“中国知名商标”,但是总体而言,高安陶瓷的品牌意识不强,大部分企业还在打“佛山”的品牌在销售,希望政府推进高安本土品牌建设。
江西新明珠企业代表指出,目前产区内技术创新不足、技术人才欠缺、企业管理尚待提升,特别是企业知识产权有待提高,企业间的同质化、抄袭风盛行。
有与会企业代表表示,清洁绿色生产是大势所趋,近几年高安市政府也在不遗余力推进企业使用天然气。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反映使用天然气的成本过高,而省、市对使用天然气企业的相关补贴并未得到及时兑现,这些需要上级部门解决。
而聂智胜在发言时坦诚,目前高安陶瓷产业的环保压力非常大。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
聂智胜表示,为应对当前现状,立足现有基础,高安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强攻建陶产业,提出了“531”构想:“五”即五大升级———规模总量升级、品牌升级、延伸配套升级,节能环保水平升级,综合效益升级。“三”就是要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建陶产业,坚定不移推进建陶产业升级,坚定不移把高安建陶基地打造成最具影响力的产区。“一”就是要充分整合三镇一基地资源,努力实现建陶基地整体建设水平和基地整体品牌的升级,将建陶基地打造成高安重要的城市副中心。
陈恺民透露,国家工信部为贯彻十大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建材的绿色消费、促进陶瓷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建陶的薄型化、卫生陶瓷的节水型,不再鼓励发展抛光砖,工厂布局规范化,单线生产用地不超过100亩、税收贡献不低于5万元。为做好相关工作,国家工信委还并委托广东省陶瓷协会做了相关调研,新明珠集团、新中源都是其中参与者。
藉此,对于高安陶瓷产业今后的发展,潘爱华提出了三点建议: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目前,国家工信部正在大力推广绿色建材,作为陶瓷产业做好环保和节约资源两方面的课题,朝着绿色建材的目标加大可研力度;要注重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高安正在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是好事,只要符合条件,国家都将会大力支持,申报成功将为高安陶瓷的研发、检测、品牌建设、人才培训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要注重发展新型材料。高安成功地推出了薄板,这是一次技术的革新,今后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加大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力度。
来源:陶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