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的陶瓷砖产量达到90亿平方米(其中:出口9亿平方米),人均瓷砖消费量已经达到5.91平方米/人,达历史新高,人均陶瓷砖表观消费量位于全球第一。
2010年,我国的年人均瓷砖消费量(年产量+进口-出口/人口总数)已经超过5平方米/人,处于世界高位,超过巴西、印度、伊朗等瓷砖生产制造消费大国。2005年西班牙人均瓷砖消费量为5.93平方米/人,但2010年西班牙陶瓷砖消费仅1.45亿平方米,人均消费下降到3.2平方米/人。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业内不少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媒体记者就开始大声疾呼警惕我国陶瓷砖产量过剩,供大于求,但陶企老板、投资者并不在意这些呼声,凭自己对市场需求的感觉及自身企业在行业中竞争能力的认知,大胆地增加墙地砖生产线,扩张增产,一边认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一边则大干快上、我行我素。于是,我国陶瓷砖产量从1997年的18.42亿平方米一路狂奔到现在的约90亿平方米,这样的增长在陶瓷砖发展史上绝无仅有,以至于西方世界都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2011年底,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与《陶瓷信息》报社完成的《全国瓷砖产能报告》显示:全国共有各种陶瓷砖生产线3273条,日产3482.8245万平方米。全国计有100亿平方米产能,90亿平方米的产量, 陶瓷砖的产能还有所“储备”。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终极目标所注定的。中央多个部委近阶段将完善“组合政策”,突出差别电价、能源消耗总量限制、问责制、新老产能挂钩等对企业投资和生产的约束作用,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我国的陶瓷砖产能与实际产量已经到了过剩的边缘,行业的洗牌、调整将明显加剧,关门倒闭、兼并重组时有发生,一些终端不充分,网络不完善,品牌不知名的陶企,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湖北建材官方网站www.teniang.cn通讯员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