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一直呼吁:产业链的延伸是“十二五”期间水泥行业发展的重点,企业要从单纯经营水泥产品向经营完整的产业链转变。
水泥企业向商品混凝土领域渗入已见倪端。2010年全国水泥企业前10强中,冀东水泥、华润水泥和华新水泥已经率先抢入混商领域;水泥20强企业中的金隅集团和亚泰集团,也快速开始了从水泥向混凝土的产业延伸。
而且作为商品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砂石也成为水泥企业产业链延伸的热门。天瑞集团投资了上千万元建设了日产8000吨砂石生产线项目,据介绍,该项目一小时的产量达400吨,按照市场价格30元/吨的市场砂石价格,4~6个月就已收回投资成本。
如此看来,在产能过剩形势下,“财大气粗”的水泥企业谋求转型,似乎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事实果真如此吗?
冀东水泥的经验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据网上公布,去年12月,冀东水泥将四家混凝土公司转给唐山冀东水泥混凝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说是因为混凝土行业技术水平低,门槛不高,造成公司该部分业务盈利能力有限,因此将该部分业务剥离。资料显示,冀东水泥转手的这四家公司盈利能力均不佳。三个月后,冀东水泥决定对唐山冀东水泥混凝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议案。
有水泥业务作为支撑,一体化的混凝土企业盈利将好于单一企业,这是事实。冀东水泥一系列的动作表明,其看重了在混凝土产业的延伸前景,但当前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
有业内人士直言,当前混凝土行业小企业众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混乱,成为了水泥企业进军的制肘。这话对于进军砂石行业更加适用,有兴趣进军砂石企业的水泥老总担心,砂石行业投资门槛低,行业规范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有点钱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进入。市场竞争秩序无法确保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稳定长期的盈利前景,这是他们思考的重心。
实现行业规范,是水泥企业在产业链后提升盈利的前提。而这一点,必须要靠政府部门来推动。水泥、混凝土、砂石都属于资源型的产业,只有加强产业集中度,才能保证资源有效合理的被利用。在相关部门和协会的推动下,水泥行业集中度已经越来越高,正说明了这一点。
湖北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