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指出,国家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材业也在开动脑筋谋新谋变。研发制造新产品,才能在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有市场、有利润;创造生产管理新方式,才能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中谋生存、谋发展。
“十二五”建材业谋“新”,“新”从何来呢?
开拓新原料,完善新工艺,提高“旧产品”的资源利用率。例如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生产线和建筑废弃物的项目,在正常生产的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资源,改善城市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增加新制品,延伸“旧产业链”的市场空间。例如水泥属于传统建材,是原材料产品,产能大、利润空间小。但是将水泥的产业链延伸,发展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等,其生产成本几乎不变,利润却可以翻倍。
研发新材料,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及的光伏玻璃、超薄基板玻璃、特种玻纤、特种陶瓷等,都属于新材料。与传统建材服务于基础建设不同,新材料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军事国防、电子信息以及新能源等领域,比如电脑液晶显示屏、手机屏幕采用的是超薄基板玻璃,大功率风力叶片的原材料则是特种玻纤。这些应用新领域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是国家重点扶持或积极引导的投资亮点、消费热点,建材业大有可为。
与传统建材相比,“新”建材应用了新技术,延伸了产业链,跨越了行业界限,因此市场需求更广、利润更高、能耗更低、市场抗风险能力更强。目前,企业发展“新”建材不仅是由于感受到外部压力,更主要的是动力提升了。
“新”建材的市场需求更旺。近些年,新制品、新材料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建材。2010年,我国水泥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13.1%,而水泥制品为34.8%;平板玻璃业的增加值增速为16%,而技术玻璃为31.7%、玻璃纤维及制品为46.3%。
“新”建材的行业贡献更高。2006年,技术玻璃制造业的增加值刚刚超过平板玻璃,而到了2008年,技术玻璃制造业增加值已经是平板玻璃的两倍。目前,新制品、新材料对建材工业增长的贡献已经和传统建材相当。
“新”建材的竞争力更强。2010年,由于新制品、新材料的出口比重提高,我国玻璃行业的出口数量下降了60%,但是出口额却增加了30%。
“新”建材的单位能耗更低。2010年,新制品、新材料行业增加值比重占全行业的43.1%,其能源消耗仅占全行业的6.5%,大幅摊薄了建材工业单位能耗,为“十一五”末建材行业单位能耗比“十五”末下降52.6%,作出了巨大贡献。
来源:中国建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