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怎么用,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下载,4小时400元快餐电话联系方式,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

周豫鄂: 克服困难 认真编纂《湖北省志?工业?建材工业》

日期:2011-06-01 21:49:32
浏览数:
2011年5月31日,《湖北省志·工业·建材工业(1979-2003)》(送审稿)评审会议在湖北省建材工业协会会议室举行。
省建材工业协会秘书长、原《湖北省建材工业志》编委会副主任周豫鄂在会上作《湖北省志·工业·建材工业(1979-2003)》(送审稿)的编纂说明。全文如下:
 
《湖北省志·工业·建材工业(1979-2003)》的编纂工作启动于2006年9月,到本次审查历时四年零九个月。
对于省建材行业而言,此次修志可谓困难重重。一是省地县三级建材管理部门在机构改革中撤销,多年积存的行业管理方面的资料散失严重。二是全省建材企业体制和主要负责人变动大,收集资料十分困难。三是修志经费微薄,修志工作的基本条件难以保证。
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省建材投资促进中心和省建材工业协会以关注行业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在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和《湖北省志·工业》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团结努力,锲而不舍,才取得了今天的送审成果。
 
现将编篡工作情况与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关于编工作情况
 
(一)本稿编纂的组织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9月至2008年底,为“建材志资料稿”的撰写阶段。
2006年9月,省建材投资促进中心设立《湖北省建材工业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着手拟定并报送篇目提纲,组织收集资料。在收集整理百余万字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组织人员编撰了1979-2003年大事记,作为整个编撰工作的基本线索。而后按工业志编辑室批准认可的篇目,组织8位同志分章编撰建材志资料稿。
为把握撰写规范和核对史料,省建材投资促进中心于2007年8月邀请省地方志办公室、省工业志编辑室专家审读资料稿中《平板玻璃制造业》资料稿。
2008年2月,建材志资料稿汇编付印。其中“水泥”资料稿印发企业征集修改意见。经过修改的部分子行业资料稿和大事记还陆续在《湖北建材网站》刊登征求意见。其间,我们与《华新志》第三卷的编修工作取得联系和互动。
2008年底,省建材投资促进中心撤销,编纂工作一度受到影响。
第二阶段:2010年春至今,为建材志送审稿编撰阶段。根据省经信委及《湖北省志·工业》编辑室要求,省建材工业协会承接了建材志稿的续编工作。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建材志资料稿进行梳理统稿,提炼浓缩,编纂《湖北省志·工业·建材》的初稿及送审稿。
针对建材志资料稿存在的缺陷,2010年省建材工业协会组织统稿人员对石膏、石材、水泥制品、装修材料等子行业进行调研和资料核查梳理。9、10月间,邀请专家与企业代表分别审查《石材采掘加工业》和《水泥制品业》初稿。其他子行业的初稿也商请业内专家审读。经此努力,建材志初稿于2010年底完成。
2011年4月,省建材工业协会召开会议,审查建材志初稿(即“一审”)。 与会的省建材老领导和专家经过认真审查,认同初稿的基本结构、撰写脉络和主要史实,并就具体问题提出了若干修改意见。在“一审”之后,经编撰人员汇集梳理各方意见,系统地调度史料,并斟酌浓缩文字,于2011年5月上旬完成可提交“二审”的送审稿。
(二)编纂工作的主要成果:
一是收集整理了百余万字的历史资料,我们将整理成电子版报送上级志办。
二是编写了《湖北省建材工业志(1979-2003)》(资料稿)及《湖北省建材工业大事记(1979-2003)》初稿两稿篇幅逾80万字。为承前启后,我们将大事记延伸至2010年。我们打算继续梳理资料稿和大事记,打印成册并制成电子版,为相关人士查询资料提供方便,也为后续修志提供线索。
二是编撰了《湖北省志·工业·建材工业(1979-2003)》的初稿和送审稿。初稿约11.8万字;送审稿约8.7万字。
四年多来的修志工作,得到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长利玻璃、三峡新材、双强水泥制品、宜都卫陶等一批骨干企业和襄樊、宜昌、黄石等地原建材部门老同志的支持,得到原省建材局、建材工业总公司、省建材工业办公室老领导和老同志的关心和帮助。原省建材投资促进中心领导班子和机关工作人员对此也倾注了大量人力财力。武汉理工大学、省建材研究设计院和省非金属地质公司等单位及时提供了所需资料。
虽然建材志资料稿的撰写只有七位人士,执笔统稿者仅一人,参与总纂的也就是几个人,但整个编纂过程中,直接参与提供资料、修改审议者则逾百人。此次修志工作是在省工业志办直接指导下进行的,通过修志,我们回顾了历史,对今后工作也有一定帮助。作为省建材工业协会秘书处的负责人和原建材志编委会的负责人之一,我借此机会对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各单位负责同志,对参于组织、撰写、审稿的机关老领导和老同志、各方面的专家,对省工业志办的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二、关于送审稿编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一)编纂《湖北省志·工业·建材工业(1979-2003)》的思路,就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面、系统、真实、科学地记述全省建材工业断限内历史与现状。在史料收集和选用上,我们力求做到“四个反映”,即:反映建材工业生产力演进过程,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变对于建材工业生产力演进的作用,反映生产力演进过程中建材企业的兴衰存亡,反映科技进步对于建材工业生产力演进的影响。
(二)为达到控制送审稿篇幅的要求,对于一定历史条件下所有工业部门统一开展的工作,在尊重历史有所交代的同时,侧重反映建材工业推行这些工作的特色,对于各行业具有共性的史料从略。对于行业内众多企业具有共性的史料,则选取其中最早或最具典型意义的资料。
(三)送审稿结构遵循2007年经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工业志办公室审查认可的篇目。编纂体例遵从湖北省地方志编委会的统一要求。
(四)在编纂方法上,送审稿借鉴上一次编修建材志的经验,侧重以综述和纵述历史的方法编排史料。其中,行业概述力图通过梳理历史脉络,串联重大事件,旨在客观反映湖北省建材工业的发展规律;各小行业着重记述产业政策、生产能力、企业结构、工艺技术以及相关市场的沿革或变化。
(五)送审稿中采用的数据,主要源自国家建材信息中心和湖北省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其中,国家建材信息中心提供的统计资料源自国家统计局。送审稿中有部分数据来自省建材主管机构、企业所在地统计局以及企业提供的统计资料。送审稿中应用的数据,基本是随文随表注明或交代出处。
(六)送审稿中所用专业技术名词或特定称谓,依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同时遵从国内行业通行用语习惯(如“大水泥”、“小水泥”)并加以注明。
(七)为反映事件的完整性,送审稿中有部分内容撰写时间下限超出2003年,如为反映行业整体发展水平,采用了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
(八)送审稿中“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制造业”所涉及产品,多属于建材业与其他工业部门交互管理的产品,故记述较为简略。
 
由于水平有限,或是条件所限,送审稿中史实错漏、编排失序、体例不合的问题在所难免,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湖北建材官方网站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