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怎么用,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下载,4小时400元快餐电话联系方式,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

徐永模:后新型干法时代 水泥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定位

日期:2011-04-03 09:00:02
浏览数: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博士3月29日在2011年中国(山东)水泥与混凝土高峰论坛上
专题报告提纲:
 
一、大势与大政:十二五规划
 
  1.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由大变强
  淘汰落后——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
  总量控制——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优化品种结构。
  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粉尘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
  技术改造——“两化”融合、淘汰落后技术、产品升级换代。
  兼并重组——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产业布局——按照功能定位,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
  2.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
  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
  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
  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资源产出率提高15%。
  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新材料。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
  新能源。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
  高端装备制造。
二、发展环境分析
  
水泥行业的不利方面
  三顶“黑帽”:能源消耗高、排放高(“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受到严格控制,增量扩张受到严格限制;
  节能减排重点关注产业,能耗、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减排压力增大。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减排
  碳排放总量控制——碳交易,低碳水泥
  能耗总量控制——拉闸限电
  “腾笼换鸟”
水泥行业的有利方面
  不可替代的市场需求巨大的共性基础材料(服务于建筑、交通、水利、铁路、石化等);
  最主要的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丢了环保贡献?。?/span>
  最安全的危险废物处置产业(环保部已批准20多项);
  受到政策鼓励的城市污泥处置产业(已进入城市环保产业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组织结构调整进入最佳时期(严重过剩、政策鼓励)
  
三、国外水泥发展动态
 
  日本水泥产业发展动向(1):
  (1)日本每年产生约4亿7000万吨各种废物,经包括水泥窑协同处置在内的各种方法处理利用后,最终填埋处理量控制在2800万吨以内(2010年)。
 ?。?)日本水泥业目前17家企业,36条窑,3500多万吨市场规模,发展循环经济、向环保型产业转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日本水泥正在试验利用水泥窑处置生活垃圾。
  (3)根据日本国家温室气体减排要求,日本水泥协会提出相对于1990年co2减排3.8%,其主要措施为: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生产设备;
  ○利用各种可燃废物替代煤炭;
  ○扩大生产、推广使用混合水泥。
  日本水泥产业发展动向(2):
  向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
 ?。?)发展灰水洗除盐技术。处理垃圾焚烧炉收尘灰;
  (2)发展环保水泥。对城市垃圾、污泥等经焚烧后的灰烬,提取灰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资,然后掺入水泥生料,最大掺量可达50%。其环保水泥用于一般性建筑的基础工程。
      (3)作为生化处置系统。不经过焚烧,直接将原生态城市垃圾,经充分发酵、分解,实现无公害转化为水泥原料或替代能源。
  开发水泥新用途。例如土壤固化材料。改造浅层和深层土壤(地基),核废料储藏容器等。
  日本水泥产业发展动向(3):
  延伸产业链,支撑水泥主业发展。
  日本水泥企业一般都拥有混凝土骨料、预拌和预制混凝土产业,为稳定水泥产量和市场,稳定水泥价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加强水泥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提升水泥附加值。
  开发用于不同工程的混凝土,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使用寿命),为实现全社会低碳,环保,节能的目标作出贡献。
  
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影响
 
  水泥混凝土是我国最主要、最大宗使用的建筑和土木工程材料,水泥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建筑业发展需求的影响。
  1、建筑业的结构调整
  建筑业的结构调整: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十二五”规划纲要)
  建筑节能: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2011年工作)
  保障房建设:开工建设1000万套。(2011年工作)
  城市污泥与生活垃圾: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2011年工作)
  2、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需求
  材料部品化——工厂化生产
  部品构件通用化——标准化设计
  配套化和集成化——材料、构件和部品的规格化、系列化
  施工机械化、装配式——更先进的建筑机械设备
  材料生产与供应——商品化、社会化
  建筑绿色化——可重复使用的高性能部品构件;可资源化再生的建筑垃圾
  3、建筑业发展对水泥混凝土的影响
  材料高性能化(高强度、高耐久性);
  建筑长寿命化(百年、数百年);
  全生命周期评价(主体结构材料与建筑同寿命、部品可重复使用,废弃后可资源化再生);
  部品多功能化(保温、防火、隔声、防水、装饰);
  质量与信用体系(各种性能与质量认证);
建立以政策引导、开发商为主体、设计为龙头、标准与规范为保障、施工安装和工业制造体系为支撑的建筑工业产业链。
 
五、后新型干法时代中国水泥产业的发展
 
  中国水泥工业的重新定位
  摘掉黑帽: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
  水泥材料:共用基础结构材料
  水泥产业:生态环保产业(华丽转身)
  水泥工厂:清洁生产,绿色花园
  产业链延伸:水泥基材料制品
  产业形态:“三位一体”:矿业—窑业—制品业(集料—水泥—混凝土)
  向“两型”产业发展的重点
  1. 窑系统节能技术改造
 ?。?)提高燃烧器效率
 ?。?)提高分解炉、预热器的热交换效率
 ?。?)提高冷却机热回收效率
 ?。?)提高余热发电效率
 ?。?)余热梯级利用(例如,余热锅炉出口150-180℃烟气的再利用)
  (6)利用替代燃料(燃料替代率)
 ?。?)长期运行平均值:热耗<720kcal/kg.cl
  2. 节电技术改造
 ?。?)生料高效立磨系统
 ?。?)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
  (3)减低系统压损
 ?。?)变频电机
  3. 低碳水泥技术开发
  (1)工业废渣改性与活化
 ?。?)天然矿物材料的利用
  (3)低能耗熟料体系
 ?。?)降低熟料系数
  4. 环保减排技术开发
  (1)co2减排:采用低碳或无碳钙质原料
 ?。?)co2减排:采用低碳燃料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
 ?。?)粉尘减排技术
 ?。?)so2减排技术
 ?。?)矿山复垦绿化
  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已将水泥纳入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全面淘汰落后,严格控制总量扩张。
  东中西部地区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将呈现不同局面。
1-2年内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高生产集中度。前10家大型企业产能可能达到行业总产能的50%。各省市将由3-5家大型企业主导市场。
 
 
资料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信息部
 
中国水泥发展前景展望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是社会的共识。扩大内需是主要措施。“十二五”期间的全社会投资将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水泥产业发展仍然向好。
 ?。?)2011年预计gdp增速9%左右,“十二五”期间平均8%左右,水泥市场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率,但是各地区万元投资对水泥的需求系数差异较大,在0.6~1.5之间。发达地区的系数较低。
 ?。?)政策性淘汰落后立窑、湿法窑、中空窑已接近尾声,下一轮将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淘汰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的nsp水泥。随着能耗对标和排放标准与监控的严格,将迫使企业加快节能减排改造。
 ?。?)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水泥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鼓励向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危废物、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等。
  北京琉璃河水泥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制备水泥项目通过行业科技成果鉴定,获2010年度北京市建筑材料科技进步一等奖;
  北京水泥厂处置污水厂污泥工程项目入选“2010年度污泥处置十大推荐案例”;
  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危废物种类已取证30种,华新水泥取证17个;
  天津水泥设计研究院与华润越秀水泥合作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项目已通过行业科技成果鉴定;此外,还有海螺、华新、拉法基、上海建材等企业也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趋同,产品市场需求无变化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规模大小、环保、能耗和原材料成本方面。
 ?。?)企业差异化竞争的主要突破点:
  ——达到最小生存规模;
  ——实施节能改造,降低能耗;
  ——采用替代燃料,节能减排
  ——开发混合材资源,降低水泥材料成本;
  ——利用矿山资源优势,进入混凝土集料产业;
  ——利用水泥和集料优势,进入预拌混凝土产业;
  ——向环保型产业发展,争取环保产品认定。
 ?。?)更多的水泥企业将“三位一体”发展,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8)技术风险较大或发展前景不大的领域:不能发挥资源优势,市场需求小,产业属性不同,技术门槛高,竞争对手较强的领域。
  ——“高性能水泥”;
  ——干粉砂浆;
  ——高端混凝土制品业,例如管桩、pccp管,盾构管片,无砟道板等;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属有机合成化工,例如聚羧酸系减水剂;
  ——预制建筑构件等,属于结构部品,涉及许多专业。
 
湖北建材官方网站通讯员根据徐永模报告PPT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