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湖北建材工业快速增长的一年,是各项经济指标屡创新高的一年。一年来,全省建材工业经济运行好于往年,主要建材产品供需市场总体保持基本平衡,行业经营环境日趋改善,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增加,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材工业经济规模稳步扩大
2010年,全省建材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54.31亿元(包括交互行业1429亿元),居全国第10位;累计增长41.85%,增长率居全国第9位,超过全国平均增长率9.2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28%,居中部地区第3位,超过全国平均增长率4.4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33%,略低于往年,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销售产值1111.94亿元(含交互行业1375.73亿元),累计增长40.71%。产值过百亿元的行业有:水泥工业330.95亿元,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28.67%(不含交互行业,下同);建筑砌块142.95亿元,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12.38%;水泥制品和砼结构构件134.37亿元,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11.64%;建筑用石开采和加工103.78亿元,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8.99%。
平板玻璃和技术玻璃工业总产值65.41亿元,增长46.71%,超过全省建材工业平均增长率5.13个百分点,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5.67%;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工业总产值54.02亿元,增长56.58%,超过全省建材工业平均增长率14.74个百分点,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4.68%。
2010年湖北省建材工业总产值分行业比例图

二、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2010年全省水泥总产量9005.5万吨,居全国第8位;增长28.03%,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14个百分点。水泥熟料总产量5532.71万吨,居全国第10位,预计全年外省输入水泥熟料超过1000万吨;其中预分解窑熟料产量5118.19万吨,占水泥熟料总产量的92.51%。水泥总产量过千万吨的市有:黄石市1356.28万吨;宜昌市1209.54万吨;荆门市1095.66万吨;襄阳市1029.34万吨。全年水泥月产量呈稳步增长态势,其中12月水泥产量977.17万吨,创月产最高记录。
2010年1—12月湖北省水泥月产量图示

平板玻璃总产量4726.58万重量箱,居全国第5位,居中部地区第1位;增长33.84%,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18.24个百分点。其中浮法玻璃产量3590.24万重量箱,增长25.6%,占平板玻璃总产量的75.96%,占比比往年略有下降。武汉、宜昌、荆门、荆州是湖北平板玻璃主要产区,年产量分别为2017.97万重量箱、1121.1重量箱、945.36万重量箱、625.65万重量箱。全年平板玻璃月产量呈逐月上升态势,其中最低月产为2月份的258万重量箱,最高月产为11月份498万重量箱。技术玻璃增长率明显高于平板玻璃产量增长,其中中空玻璃产量42.24万平方米,增长81.72%;宜昌市中空玻璃产量32.85万平方米,占全省的77.77%。钢化玻璃产量339.81万平方米,增长34.54%;荆门市钢化玻璃产量124.6万平方米,占全省的36.67%。夹层玻璃产量29.57万平方米,增长33.89%;荆门市夹层玻璃产量15.91万平方米,占全省的53.8%。
2010年1—12月湖北省平板玻璃月产量图示

建筑陶瓷总产量17464万平方米,居全国第7位;增长15.09%,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3.7个百分点。宜昌市建筑陶瓷产量14552万平方米,占全省产量的83.33%。卫生陶瓷总产量993.11万件,居全国第4位;增长50.13%,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45.8个百分点。宜昌市卫生陶瓷产量981.98万件,占全省产量的98.88%。建筑陶瓷月产量受产品销售率回落影响,全年走势呈起伏状,5月份产量最高,为1815万平方米;12月份产量最低,为1138万平方米。
2010年1—11月湖北省建筑陶瓷月产量图示

粘土砖及建筑砌块总产量271.44亿标砖,居全国第3位;增长61.49%,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31.6个百分点。石膏板产量8501万平方米,居全国第5位;增长85.92%,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70.4个百分点;荆门、宜昌、武汉是石膏板主产地,年产量分别为4684万平方米、2002万平方米、1285万平方米。
水泥混凝土桩总产量1071万米,居全国第9位;增长46%,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25个百分点。其中武汉市产量742万米,占全省总产量的69.28%。受其他品种排水管市场竞争影响,水泥排水管产量下降18.17%,为4077千米;水泥压力管产量225千米,增长81.03%;水泥电杆产量33.06万根,增长45.93%。
大理石板材产量一年翻了一番多,为973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增长率105.1%,超过全国平均增长率65.1个百分点。其中黄石、咸宁、孝感产量分别为452万平方米、289万平方米、209万平方米。花岗石板材产量347万平方米,居全国第12位;增长17.17%,略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孝感、黄冈、咸宁产量分别为222万平方米、67万平方米、27万平方米。
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产量9708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增长率44.5%,超过全国平均增长率21.2个百分点。
三、行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010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利税总额85.65亿元,增长39.83%;利润总额49.47亿元,增长42.27%,超过产值增长率。水泥行业由于2010年产能集中释放,产量过快增长造成利润大幅下降,在产量增长28.03%的同时,前8个月全行业亏损3320万元,9-11月实现利润11.08亿元,比往年下降18.23%。
2010年湖北水泥行业经济效益走势图

平板玻璃价格全年在高位运行,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前11月实现利润4.15亿元,增长120.8%;技术玻璃实现利润1.92亿元,增长85.72%。建筑陶瓷在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利润增长55.42%,达到1.64亿元。在建材工业39个子行业中,有34个子行业利润保持增长,17个子行业利润超过亿元,其中石材、平板玻璃、玻璃纤维、防水建筑材料、隔热隔音材料等子行业利润实现翻番。
四、建材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全省建材工业完成出口额1.16亿美元,居全国第18位,中部6省第5位;增长24.99%,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2.65个百分点,显示湖北建材行业外向型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横向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建材制品类出口比例有所增加,达到95.8%,非金属矿出口降至4.2%。出口额较大的产品主要有建筑陶瓷2311万美元,增长17.1%;花岗石制品1728万美元,增长2.44%;石英玻璃1159万美元,增长12.47%;大理石制品1154万美元,增长18.81%;卫生陶瓷906万美元,增长73.91%。
五、建材投资重点有所改变
湖北建材工业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10年共完成投资额338.08亿元,增长34.75%,超过全国平均增长率10.86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和投资重点有所改变,水泥工业投资比例下降,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平板玻璃和技术玻璃、水泥制品、石材加工等行业投资额大幅增加。水泥工业共完成投资额46.45亿元,下降43.2%,降幅居全国第1位,充分显示了湖北建材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水泥投资占全省建材工业投资比例由2009年的32.6%,降至2010年的13.74%。建筑陶瓷完成投资39.59亿元,增长248.07%;卫生陶瓷完成投资3.5亿元,增长34.9%;平板玻璃完成投资13.72亿元,增长83.44%;技术玻璃完成投资10.42亿元,增长127.46%;水泥制品完成投资19.27亿元,增长25.24%;石材加工完成投资27.79亿元,增长70.72%。
湖北省建材工业协会
二○一一年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