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怎么用,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下载,4小时400元快餐电话联系方式,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

培育中部石材基地 发展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

日期:2010-04-09 09:58:28
浏览数:

    一、通山县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1
、产业集群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通山石材产业集群,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石材产业早期7个石材发源地之一。30多年来,通山石材产业经历了开山辟石的产业兴起、改革大潮的产业成长壮大、裂变重生的产业膨胀扩张、园区建设的聚集升级等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以石材开采、加工为主导,配有较完备的机械、包装、运输、信息服务、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石材产业集群。

通山县石材资源十分丰富,有五大系列40多个花色品种,有10多个品种已被纳入全国石材统一编号,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认定通山石材资源和加工能力排序在全国县域第五名。20086月,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来我县授予通山县中国大理石之乡。

2009
9月份,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管理委员会为石材产业集群优秀服务单位。200911月份,国家石材工业协会授予我县石材产业集群促进中心为全国石材产业集群公共示范服务平台,同时也向国家工信部推荐作为全国中小企业共公示范服务平台。通山石材产业集群隶属建材行业,是通山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截止2009年,集群拥有成员企业179家(不含县外设立的100多家销售企业),其中石材加工企业131家,矿山开采企业30家,木箱包装企业5家,宝利龙包装材料企业1家,石矿用膨胀剂加工企业1家,石材机械加工企业2家,配套的物流企业6家,公共服务信息平台2家,废料处理企业1家。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其中龙头骨干企业6家,18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形成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专业协作配套合理,产业链较明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势产业集群。我县除风景区内的大理石不能开采外,12个乡镇均有大理石资源并在开采利用,重点区域在通羊和洪港两镇,主导产品为大理石。石材年产量达1000万平方米,年产值11.6亿元,国内市场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甘肃、西安等中西部以及北方省市,在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销售收入达20亿元以上,其中,县内统计销售收入11.6亿元,县外销售收入9.4亿元,创利润2.5亿元,出口创汇(含间接出口)达5000万美元,工商税收达1.2亿元,其中县内获得3500万元,从业人员6.8万人,其中,县内从业人员8280人,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办事处,加工厂和门面窗口100多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

2
、产业集群2009年发展业绩。

1)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通山石材2009年产值由2008年的7.45亿增加到11.6亿元,同比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由5.50亿元增加为10.60亿元,同比增长90%。

2)集群实力不断壮大:成员企业由原来的161家增加到179家,县内从业人员由6315人增加到8280,增长34%,规模企业新增4家,达18家;具有产品进出口权企业新增3家,达18家。新增因素:一是外资企业投入大。采用的是全套进口全自动流水线;二是技改投入大。园区内4家骨干企业全部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增自动流水线20余条,新增投入达2亿余元,产量在原有基础上番了一翻;三是招商引资成效大。园区内新引进5家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有4家建成投产;四是市场开拓投入大。中艺石材、华南石材、城南石材等企业纷纷在北京、上海、福建水头等地开设办事处,扩大销售,使本地中低档大理石出口有了很大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产业集群内新增规模企业5家,新增销售收入达4.1亿元,新增就业人数2100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新增工商税收1000万元。

3)大项目建设节点不断增多:华乐国际石材工业城和永亮石材工业园两个亿元项目建设速度加快?;质某且淹瓿闪俗试磁渲谩⒃扒婊土蕉俺Х康目蚣芙ㄉ?;永亮石材园已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了主体厂房建设和机械设备安装,预计20105月份投产。由香港昌浩集团投资的100万平方米石英石板材生产线项目已落户通山县大路乡新桥冯村,目前已完成土地征收和规划工作,正在组织项目的五通一平建设,计划8月份投产。年计划产量为100万平方米及辅助产品,年产值10亿元。

4)品牌战略实现新突破:已获的中国大理石之乡国字号品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天丰、百石通、华南、佳奇、大自然等企业品牌和中国啡网、金镶玉、黑白根、通山红、荷花绿、九宫青等石材精品享誉国内外,九宫牌、三环牌石材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可,正在审批中。

5)服务平台建设有了新进展:石材废料处理项目取得了省经信委的扶持。通山县石材产业信息中心项目已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资助。首家私营中小企业金融担保公司于20091210成立。为石材客户提供服务的农家旅馆达120余家,农家餐馆140多家。

6)产、学、研取得了新成效:湖北玉龙机械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的合作开发生产石材矿山开采机械协议书,项目总投资300万元,目前已生产成品四台套,正应用在各矿山上。第五届湖北产学研合作暨创业投资项目洽谈会上,通山县新蓝云石材有限公司和通山华南石材有限公司分别与相关院校和技术研究机构有了技术合作约定。

二、产业集群工作机构建设情况:

为了做好产业集群发展工作,通山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县长任主任,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和副县长任副主任,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开发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通山县经济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落实了人员和编制。县石材办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大理石之乡品牌效应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贫宋蚁厥牟导嚎焖俳】档姆⒄?。

1
、广为宣传,唱响中国大理石之乡品牌。

一是积极参加湖北省60个产业集群专题报道宣传工作。四月份,县石材办组织资金2万多元在中国新闻报上大力宣传通山石材发展概况;二是与中国石材之窗、中国石材杂志社等知名媒体长期合作,共在石材杂志和石材之窗网站上刊登石材材料及产业信息10余篇;三是密切联系国家建筑材料工业石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参与《中国石材建筑装饰设计与应用手册》编辑工作;四是与湖北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以通山石材发展历程、产业现状、未来前景为内容的石材专题片《石材之光》和制作了一部以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励志石材故事片《嫂子我爱你》(光碟),在行业内广泛宣传;五是组织通山石材网站升级。已与中国石材之窗等知名网站合作,采取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参与的方式打造湖北通山石材网,该网站已正式开通(www.hubeitsstone.com);六是邀请县领导、企业家代表和新闻媒体一同分别赴驻北京、广东、上海、福建等通山商会,宣传通山石材,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七是继续为好《石材工作简报》,为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石材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2
、解难排忧,为石材产业集群企业办实事。

一是县石材协会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年初组织大规模的企业用工招聘现场会,一次性为企业介绍用工600余人;二是与县司法局一道召开了企业法律援助专题会议,对规模以上石材企业专门招派一名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为他们提供无偿援助;三是为解决石材企业融资难问题,召开了工商银行石材企业座谈会,通过跟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了银企双赢的目的。2009年共促成2300万元的金融信贷业务;四是开拓企业融资渠道。(1)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融资作用,通山县由财政出资2000万元作为通山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同时支持民营企业开办担保公司,这些公司与工商、农行等业务往来频繁,极大地增强了对良好前景石材企业的货款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担保机构融资作用。(2)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融资渠道。企业可通过吸纳股份或借贷等方式筹集资金,缓解融资困难。据统计,一年来共有700多万元民间资金以各种形式注入石材行业。

3
、广泛交流,加强对行业内信息技术的沟通。

积极组织石材企业参加大型石材展览会。一是20093月份由县委书记率团参加了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二是组织企业参加了7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矿山会议;三是县政府组团参加了全国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莱洲)国际石材展览会;四是与县石材办湖北省石材工业协会大理石分会一起组织参加了2009中国(武汉)建材科技博览会;五是派员参加了全国石材产品质量检测培训会议。

4
、搞好服务,优化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

1>
县纪委(监察局)设立经济环境执法监测点,经常性走访石材企业,了解和掌握部门行政执法情况,加大优化经济环境方面政策规定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向企业乱收、乱摆、乱罚等破坏经济环境的行为。今年,县纪委书记、县人大纪工委、县经济局等部门单位为企业排扰解难20余起。

2>
公检法部门开展法律援助服务。针对产业集群每个规模以上企业,县司法局、公安局等部门共派出50余名业务骨干进行企业无偿司法援助,解决企业法律上的难点、热点问题。

3>
大力实施工业企业运输绿色通道。扩大咸宁市纪委、经委、公安、交通联合制定的重点工业企业绿色通道使用范围,实行一卡在手,畅通无阻,我们对石材产业集群重点倾斜, 2009年为石材行业发放十五家绿卡。

三、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

1
、我县石材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是请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编制的《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2008-2013发展规划》,并且通过了专家评审,县委、县政府发文组织实施。

2
、2009年通山县聘请相关专业人士编制了《通山县五石发展规划》,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将打造大石材产业集群,以五石为基点,实现510亿元石材料产业,今年县委、县政府三级干部会上和两会上都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四、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环境

1
、我们目前采用的政策是20082月中共通山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石材产业集群的决定》。2009年县经济局就石材产业的发展目标、矿山开采、园区建设、强化服务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并提交到县政府办公会讨论通过。

2
、协助落实相关税费政策。一是积极向税费部门献言献策,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交税费,对重点企业、出口生产企业和其他劳动力密集度高的企业,因资金紧张缴纳税费确有困难的,其应缴纳的税费款,可在一定期限内缓交。二是降低企业土地使用税,按照湖北武汉城市圈内最低征收标准确定我县标准,今年县地税部门已按照省规定征收标准征收入库的,多余部分由县财政予以返还,企业符合减免条件的,税务部门积极减免。三是落实出口税和抵扣优惠政策。贯彻落实中进出口退税政策,提高退税效率,及时拨付退税资金,2009年共拨付退税资金 550万元。

五、产业集群专项资金管理情况

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山县财政局拟定了《通山县促进石材产业集群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并下发到产业集群各成员企业及相关单位,对资金安排原则、使用范围、分配方式、资金监管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2009年度产业集群奖励资金如国家发改委扶持通山石材信息中心的项目资金,湖北省经信委对通山华中石材公司的废料处理项目扶持资金及通山华南石材公司的技术改造资金已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给我县石材产业集群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县成立了相应的服务机构:

1
、通山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由通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隶属通山县经济局,与石材办合署办公,事业性服务机构,现有工作人员9人,主要职能是为我县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筹资融资、市场营销、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优质服务。建成了通山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培训基地,2009年为企业培训人员400余人。

2
、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促进中心:成立于20071214,属民办非企业法人。其宗旨是为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发展服务。现有工作人员5人,同时聘请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人才培训机构、技术监督部门的技术人员为顾问。主要业务范围:企业培训、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产品质量检测服务、政策法规咨询服务、物流运输服务等。

3
、通山县石材产业信息中心:由县石材办主办,县宏通石材有限公司承办的通山石材产业信息服务中心,成立于20093月。具体负责石材生产企业的市场营销、开采及加工的技术宣传、咨询和指导,有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递,组织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指导,石材资源开发项目的对外宣传、推介,开展石材荒料交易和产品仓储,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帮助开拓市场。目前已开通了湖北通山石材网(www.hubeitsstone.com)

4
、通山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一是通山县由财政出资2000万元作为通山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2006年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全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是首家私营中小企业金融担保公司----湖北金石担保有限公司也于20091210成立。两年来累计为我县40多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0130万元,其中石材企业21家,担保贷款金额5600万元。

5
、湖北省石材工业协会大理石分会:在湖北省石材工业协会的关心和支持下,20081月在通山县成立了湖北省石材工业协会大理石分会,选出了理事会成员,确定了分会会址和办事机构。2009年,通山大理石企业在分会的带领下,加强行业分工和协作,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石材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协会会员由原来的50家发展到了120家,共收取会费20多万元,开展石材行业各种活动7次,组织企业赴外参会参展100余人次。

七、产业集群园区建设情况

1
、全县共有7大石材园区:分别是通山大理石总厂石材园区、洪港中苏湖石材园、通山郭源文化石工业园、通山欧罗文石材工艺园、通山华乐石材工业园(在建)、通山永亮石材工业园(在建)、大路石英石板材园(在建)。总规划面积8000亩,主要分布在通羊、洪港、闯王、开发区、大路等乡镇。各石材园区归属县石材办的管理,接受大理石分会及石材商会的行业指导,。

2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筑巢引凤,让石材企业有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政府前后共为石材园区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主要负责园区道路、水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八、产业集群品牌建设

一是抢注区域品牌。200712月我县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大理石之乡国字号品牌,省石材工业协会先后授予我县石材工业园区为湖北省石材出口基地、湖北省大理石生产基地。我们积极与中国新闻报、中国建材报、中国石材之窗、湖北电视台等知名媒体合作开展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推介通山石材,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二是打造企业品牌。天丰、百石通、华南、佳奇、大自然等12家企业荣获湖北省10强石材企业龙头企业,通过自身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品牌已享誉国内外;三是塑造产品品牌。中国啡网、金镶玉、黑白根、通山红、荷花绿、九宫青等石材精品已经纳入国家石材标准编号;九宫牌、三环牌石材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可,正在审批中,预计2010年正式下发注册商标许可证。

九、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情况

(一)产、学、研工作。力争在石材矿山开采、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生产技术的提高、新产品的开发上有所突破,我县除了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外,还积极组织企业连续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0082009年产学研签约项目五个。

1
、《石材压力胶接板生产技术》转让:由通山县石材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签约,项目技术创新主要内容是将进口名贵石材经过专用设备和技术切割成超薄板,然后使用压力胶接技术与当地低品位石材进行胶接,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项目总投资240万元,技术转让费30万元,目前已生产出合格产品。

2
、由通山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订的合作协议书,主要内容是在通山建立矿产资源开发产学研基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合作开展科技开发工作等,目前已拿出《通山矿产资源应用评价报告》。

3
、由湖北玉龙机械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的合作开发生产石材矿山开采机械协议书,项目总投资300万元,目前已生产出成品四台套。

4
、第五届湖北产学研合作暨创业投资项目洽谈会上,通山县新蓝云石材有限公司和通山华南石材有限公司分别与相关院校和技术研究机构有了技术合作约定。我县获最佳组织奖最佳技术难题发布奖。

(二)专利研发。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县研发出多项在全国同行业中领先的石材生产技术,促进了石材产业快速发展。其中朱希和研制的高强超薄板生产技术在2003年湖北省十六届青年优秀五小成果评审中获三等奖,通山华南石材公司和城南石材公司在2001年研发的大理石高强双合板粘合技术分别获得国家实用专利。

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
、石材资源管理亟待加强。通山石材资源虽然丰富,品种繁多,但储量不清,且开采秩序较乱,资源破坏性较大。

2
、大中型企业较少,抗风险能力差。通山石材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但大多数均为中小型企业,技术力量偏低,遇到市场或金融风暴时,企业就难以生存。

3
、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产业的辅助行业和信息平台要加快建设步伐,如物流运输、机械设备制造、荒料仓储、中介服务结构等,要跟得上大项目起来后的市场需求。

(二)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支持建议:

2010
年,我们将借助省经信委是省委、省政府对口支援我县脱贫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帮扶单位这一东风,狠抓项目建设。我们恳切地希望领导多到我们那里指导工作,同时抓几个大的项目,做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力争几年后,我县石材产业集群在省经信委的直接关怀下有很大的飞跃。

1
、政策支持:

1)建议在土地使用政策上给予倾斜。目前,我县石材新项目中有一部份土地属农用良田(区域规划内),调整难度大,使项目难以实施。因此,建议对非房地产行业以外的石材工业项目特批土地。

2)建议在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因我们是对口帮扶单位,希望省经信委在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考虑,就高不就低,并请求现场指导产业集群发展。

3)建议省经信委把我县产业集群作为调研点。每月(季)采集一次资料,供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研究用。

4)建议每年的产业集群专项资金均以项目的形式拨付。在规定期内没有完成的,在以后支持的资金中扣抵。

5)建议建立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如网站建设、刊物(杂志)、专题片宣传等,加强横向联系。

2
、项目支持:

根据省纪委鄂纪办[2010]16号文件关于印发《2010年省纪委、省监察厅脱贫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协调会议纪要》的通知精神,希望在我们提出的如下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

1)矿山资源普查项目。建议省政府、省经信委立项通过地质大、国土资源厅对中国大理石之乡资源进行普查,将成果赠送我们石材办,该项目需打钻、探矿约需项目资金200万元。

2)石博馆(园)项目。建议在通山建设中国大理石博物馆和博物园?;慵鞯氐拇罄硎?/SPAN>3-5年的努力,形成全国最大的大理石观赏基地。石博园计划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5亿元。

3)物流项目。建议扶持我县石材产业集群货物运输车辆10部,我们自筹资金再购10部,组建一个车队,以缓解石材运不出去的局面。同时,建议支持通山石材办交通工具车一部,以更好服务石材企业。

4)产业集群综合楼项目。我们已筹资购买了10亩土地,计划盖一栋产业集群综合楼,在综合楼内建石材样品间、物流信息中心、产品检验室等,该项目需投资500万元,计划自筹250万元,缺口250万元。

5中部石材产业集群崛起论坛项目。今年中国石材工业协会已决定9月份在湖北举办中南六省的中部石材产业集群崛起论坛活动。以湖北通山和麻城为集散地,建华中石材市场,该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占地1万亩,建成后可成为中部六省最大的石材基地。初步测算前期费用约1000万元。 


                                                                                             通山县
经济局 朱希和 陈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