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1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平衡、各国经济政策相互掣肘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上自然灾害和地缘政治动荡的影响,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但整体复苏向好的趋势没有逆转。我国出口、消费增长虽有所下降,但总体运行基本平稳,预计全年经济增长9%左右。当前物价上涨的峰值和拐点尚未出现,压力依然存在。
(中经评论·北京)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平衡、各国经济政策相互掣肘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上自然灾害和地缘政治动荡的影响,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但整体复苏向好的趋势没有逆转。我国出口、消费增长虽有所下降,但总体运行基本平稳,要正确对待适当的经济增速下降,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经济在相对低速增长下的质量和效益。
一、世界经济继续复苏,日本灾害影响有限
(一)复苏进程不平衡,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大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了复苏势头。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呈现强劲上升态势,2月份达到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3月虽略有降低,但仍处扩张状态。经合组织国家领先指数上升到103.1,表明发达经济体整体回升向好。其中,美国不仅增长速度较快,而且3月份失业率降低到8.8%,“无就业增长”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在德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下,欧盟地区总体较为平稳。
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平衡,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发达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基本恢复到?;郧暗脑龀ぬ疲鼻懊媪俚闹饕粽绞峭ɑ跖蛘秃妥什菽缦?;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相对缓慢,政策重点仍为恢复增长。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德国增长强劲,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则相对疲软;美国通胀压力较小,但欧元区2月份CPI上涨2.4%,英国已超过5%。全球经济不平衡复苏,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难度加大。
?。ǘ┤毡镜卣鹪趾χ苯佑跋煊邢?,间接影响值得关注
3月遭受地震、海啸和核辐射多重灾害影响,上半年日本经济可能负增长。世界银行和日本政府各自作出的评估认为,本次灾害导致日本经济增长降低0.5个百分点左右,直接影响总体有限。
日本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且贸易商品比较集中。我国对日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从日本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2%。其中,机械、纺织、化工、基本金属和食品5类商品合计占出口额的72.5%;机械、基本金属、光学设备、照相机和音乐器材5类商品合计占进口额85.3%。日本经济短期衰退,进出口贸易萎缩,对我国上述行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冲击。但灾后重建将会对我国建材、工程机械、食品等行业形成一定拉动作用。日本核事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能源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可能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产生中长期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ㄈ┪夜苄枨笤龀び兴呕?,但仍处正常范围
从外需看,今年1-3月,我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6.5%,进口增长32.6%,累计贸易逆差10.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和全年相比,出口增长有所回落。去年出口高增长是在2009年负增长基础上实现的,今年出口增幅回落符合预期。实际上,一季度月出口增速,仍高于2001-2010年同期平均21%的增速水平。
从内需看,在投资增长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消费增长下降。1-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比去年12月份和全年分别回落2.8和2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回落幅度更大。其中,汽车销售增幅下降是其主要原因。一季度汽车销售增长较去年同期回落25.6个百分点,而近年来汽车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平均为23%。应该注意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明显差别。在居民消费中,交通和通讯支出占城、乡居民消费比重平均分别为12.5%和11%。汽车销售增幅下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像汽车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所显示的那么大。
?。ㄋ模┪锛凵险堑姆逯岛凸盏闵形闯鱿?/span>
经过去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调整,治理通胀取得了初步成效。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以及信贷投放节奏控制,3月份M2增速下降到16.6%,单月新增信贷明显放缓,治理通胀的货币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另外,“农超对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举措,一定程度上从中间环节减轻了物价上涨压力。
但是,物价上涨的峰值和拐点还没有出现,压力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不平衡,美国短期货币政策依然宽松,美元指数跌至70附近,且贬值预期不变,加上北非和中东政局动荡的影响,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呈现震荡上行趋势。受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我国进口价格指数出现快速上升态势,2月达到116.6比出口价格指数高5.2个百分点。自2009年11月以来,进口价格指数持续高于出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
二、预计全年经济增长9%左右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这既考虑了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又结合了我国自身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是一个切合实际并有望实现的目标。预计实际经济增长比上年略有回落,全年可达到9%左右。
首先,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从固定资产投资行业构成看,制造业、房地产、交通运输、采矿业、水利、环境及公共管理设施投资合计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0%。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其中,政府主导的水利、环境及公共管理设施投资增长有所放缓,制造业中的电力和热力行业投资出现负增长,其他行业投资增长总体稳定。电力和热力投资出现负增长,与去年节能减排力度较大和电力行业利润持续下降有关。随着电力需求回升,投资将会逐步回暖。根据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对5000家企业的调查,今年1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上升到76.3与2007年基本持平。预期改善,将促使各行业投资增加。
从占比达到25%的房地产投资看,土地开发投资累计增速大幅下滑,预示市场主导的房地产投资增长将出现明显回落。但今年计划建设1000万套保障住房,加上去年未完工的220万套,预计施工面积超过6亿平方米。保障房建设按计划实施,将有效弥补房地产调控引发的市场投资的下降,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长有望达到20%以上。另外,前两年实施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部分投资项目的后续工程将继续实施;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不少新开工项目也将启动;水利、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定在24%左右。
其次,消费增速略有降低。受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退出、一线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将从前两年的高速增长转入正常增长轨道。房地产市场调控及限购政策的实施,与房地产有关(如装修等)的消费需求也呈下降趋势。如果仅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看,今年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了销售给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零售额,以及销售给城乡居民建房用的建筑材料(属于投资),这些不属于居民消费内容;教育、医疗、文化、艺术、娱乐等服务项目的居民消费则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范围。综合考虑,预计城乡居民消费波动幅度明显小于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从国民经济核算看,居民最终消费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更接近。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总体稳定。2001年以来8大类消费支出波动幅度都不大,即使在我国受到国际金融?;寤魇币彩侨绱恕?悸堑秸菩灾С?、补贴增加,劳动工资上升以及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有利因素,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很小。预计全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略低于近10年的平均水平。
再次,出口增长回归正常水平。随着欧洲稳定机制(ESM)的正式建立,欧洲债务?;Э胤缦战徊剿跣?。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复苏,失业率下降,居民消费有望进一步回升。我国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出口产品竞争力和议价能力都有所提升。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增量部分的主要来源。今年1-2月,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52.6%,比去年全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增长比发达经济体更为强劲,有利于我国出口的稳定增长。
受基数影响,出口增速与去年相比会有所降低。同时,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进口商品价格涨幅高于出口商品,贸易条件继续恶化,净出口规模将有所降低。预计全年出口增速在20%左右,比进口增速低5个百分点左右,贸易顺差有望收窄至1400亿美元左右,延续过去两年贸易更趋平衡态势。去年我国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为3.1%,已处于相对合理水平。预计今年将下降到2%左右,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趋于合理。
最后,生产侧反映经济增长依然强劲。1-3月我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4.4%,3月当月增长14.8%。由于企业对经济前景预期总体乐观,前两个月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2%,这是金融?;岳吹淖罡咴鏊佟8莨裨悍⒄寡芯恐行亩?9个行业景气跟踪监测,2月份行业总景气有所降低,但仍达到104.3与2006年基本相当。人民银行的企业调查也显示,今年1季度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71.1,达到三年来新高。应该看到,生产侧反映的强劲增长态势,与企业库存增加有直接关系。
总体而言,由于核算口径原因和短期库存调整,从需求侧和生产侧观察到的经济运行态势存在差异。这与2009年一季度出现的总需求回升、经济增长下降的情况刚好相反。虽然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经济增长比去年有所降低,全年仍可达到9%左右。经济增长的小幅回落在正常、合理范围,且各季度之间增速落差较小,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有所提高。
( 中国经济时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